原油价格实时_原油价格数据库
1. 高凝高黏原油输送技术
2.我是如何做大宗商品的:七年实战心得
3.如何研究分析一个行业
丁锋
(国土部油气战略研究中心,北京,100035)
石油自20世纪50年代成为第一大能源以来,其战略地位经久不衰,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1993~2003年,世界石油消费量从757.6百万吨增至1049.1百万吨,增长291.5百万吨;而我国从1993年再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消费量急剧上升,从1993年的140.5百万吨上升至2003年的275.2百万吨,增长134.7百万吨(占全球总增量46.2%,比10年前增加了28个百分点),且对境外石油的依存度逐年加大,2003年达36.4%。可见,油气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且已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和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与此同时,受欧佩克的限产和美伊战争的影响,国际原油供应一度紧张,再加上西方有些机构的炒作,致使国际原油价格一路飙升,2003年连续突破30美元、40美元、50美元和55美元大关。面对如此高的油价和增幅如此高的石油需求(尤其是进口量大增,对外依存度已呈逐年加大的态势),人们不禁要问,我国目前的能源利用结构到底如何?如此高的油价对我国影响到底有多大?如果爆发新的石油危机,是否会对我国造成类似于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对西方发达国家同样甚至更大的打击?带着这样的疑问,根据BP公司的统计资料,笔者对析了前两次石油危机时期和近10年来西方发达国家、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利用结构和近10年来石油、天然气、煤炭消费的变化,得出了一些结论,并对我国能源政策取向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一些建议。
一、石油危机时期部分国家的能源利用结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清楚地认识到石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西方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加快了对石油的勘探开发。经过20多年的开发利用,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对石油的过分依赖,致使能源利用结构呈现出“一头沉”的现象。
如表1所示,11~12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时期,美、法、德、英、日等发达国家在初级能源消费中,石油占了很大比重。比重最大的是日本(75.6%),其次是法国(66.6%)、韩国(61.9%)、英国(51.2%)、德国(47.4%),比重最小的是美国(44.2%);而我国和印度的主要能源是煤炭(中国79.3%、印度57.4%),石油所占比重较小(我国16.2%、印度31.3%)。在随后不久爆发的第二次石油危机中(19~1980年),上述6国在初级能源消费中石油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依然是主要能源,日本(66.4%)、韩国(62.4%)、法国(57.5%)、美国(43.6%)、德国(41.4%)、英国(40.0%);而我国石油所占比重则上升至20.6%(印度30.7%),煤炭比例下降至73.6%(印度55.5%)。可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对石油的依赖性相当大,这也是造成发达国家经济在石油危机时期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而这期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由于对石油的依赖性不是很大,自然受到的影响也就不大,更何况当时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表1 石油危机时部分国家的初级能源消费结构(%)
续表
资料来源:表中数据根据BP公司《2004年世界能源年报》计算所得。
二、近10年来部分国家的能源利用结构变化情况
在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时期对石油过分依赖的惨痛教训之后,发达国家普遍开始调整本国的初级能源利用结构(主要是运用新技术开发天然气、核能、水电等),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而发展中国家对石油的开发力度则有所加大。20多年来,虽然石油在各国的初级能源消费中仍占据主要位置,但是相对于19世纪80年代,其比重已有所下降(见表2)。与1980年相比,以2003年为例,美国消费石油比重下降4个百分点(1993~2003年基本上维持在39%左右),天然气、核能上涨4个百分点;法国的变动幅度较大,石油比重下降21个百分点(1993~2003年基本上在37%左右),核能比重上涨21个百分点(比石油所占比重还多2个百分点,已成为第一能源),煤炭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德国石油和煤炭比重分别下降4个和13个百分点,上涨则主要是天然气(9个百分点)和核能(8个百分点);英国在大力减少对石油(下降6个百分点)和煤炭(下降18个百分点)的依赖的同时,加大了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上涨18个百分点),核能上涨5个百分点;日本的石油比重尽管下降了17个百分点,但依然占50%左右,天然气(上涨7个百分点)、煤炭(上涨6个百分点)、核能(上涨5个百分点)占据了日本初级能源的另一半;韩国的石油比重与日本基本一样,不同的是其利用煤炭的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而核能的利用比重上涨10个百分点;中国和印度初级能源利用结构则变化不大,对煤炭利用的依赖性下降的幅度基本上由石油来弥补,主要能源依然是煤炭(中国67.9%,印度53.6%),石油所占比重与1980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中国23.4%,印度32.8%),核能、天然气、水电所占的比重依然不大。
表2 近10年部分国家初级能源消费结构(%)
续表
资料来源:表中数据根据BP公司《2004年世界能源年报》计算所得。
三、近10年来石油、天然气、煤炭消费情况
目前,尽管部分发达国家对石油的依赖程度有所下降,初级能源利用结构“一头沉”的现象有所缓解,但是,石油依然是第一大能源。煤炭地位下降以后,取而代之的是天然气。以下是1993~2003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石油、天然气、煤炭消费量对比情况。
1.石油消费情况
如表3所示,中国、印度、韩国、中东地区、美国的石油消费量持续增长,增幅较大的分别是:中国96%(达2.75亿吨,跃居世界第二位,占全球总消费量的7.6%),印度81%(1.13亿吨),中东地区20%,韩国33%。美国的石油消费量增幅为16%,达9.14亿吨(占全球总消费量的25.1%),依然是世界石油消费的第一大国。俄罗斯降幅最大(34%),法国、德国、英国、日本则分别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幅度不大。与石油危机时期相比,发达国家对石油的依赖程度明显下降,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印度)依赖性却在加强。
表3 部分国家和地区10年来石油消费量情况 单位:百万吨
资料来源:BP公司《2004年世界能源年报》。
2.天然气消费情况
如表4所示,单从增长比重上看,我国增长速度最快(增幅102%),印度(89%)、中东地区(87%),美国增幅最小(5%),其他国家增长速度都不很突出。但若从消费的总量来看,则正好相反,美国(占全球总消费量的24.3%)、俄罗斯(占15.7%)、中东地区是消费大户,我国的天然气消费量也仅仅比韩国、印度多一点。
表4 部分国家和地区10年来天然气消费量情况 单位:10亿立方米
续表
资料来源:BP公司《2004年世界能源年报》。
3.煤炭消费情况
如表5所示,1993~2003年,法国、德国、俄罗斯、英国对煤炭的消费呈递减趋势(其中英国降幅最大,为27%;德国降幅最小,为11%),韩国、印度、日本、中国、美国的煤炭消费量呈上升趋势(增幅最大的韩国高达%,几乎翻了一番;美国的增幅最小,为15%;我国的增幅为40%)。我国的消费总量和增长量都居第一位,其中2003年消费总量为799.7百万吨油当量(居第二位的美国为573.9百万吨油当量),比10年前增长了229.4百万吨油当量(美国增长74百万吨油当量)。可见,煤炭依然是我国利用的主要能源之一。
表5 部分国家和地区近10年来煤炭消费量情况 单位:百万吨油当量
资料来源:BP公司《2004年世界能源年报》。
四、基本结论及相关建议
通过对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在两次石油危机时期和近10年初级能源消费结构和消费量变化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石油依然是世界第一大能源,其战略价值在短期内不会衰退;煤炭虽然在发达国家已不再占据重要地位,但在发展中国家依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发达国家石油比重的下降量基本由天然气补充,而发展中国家对天然气的开尚在起步阶段;核能是另外一种新型能源,但由于开发技术难度大,目前只有法国的利用水平较高(2001年以后已成为本国的第一大能源),其他国家的利用程度虽有提高,但增幅并不大。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取代石油、煤炭重要战略地位的将是天然气与核能。由于石油在各国初级能源结构中的比例远低于前两次石油危机时期,就算是爆发新的石油危机,对大部分国家的影响也远远达不到前两次石油危机的危害程度。
综合以上分析,结合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能源的大量需求,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对天然气和核能的开发利用,降低对煤炭的依赖性,调整能源利用结构
这一方面是环境保护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优化能源利用结构的需要。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一二十年内我国对石油的消费量还会增加,但总的目标应该是:到2020年,在初级能源利用结构中,石油比重不能超过30%,煤炭比重降至40%左右,核能占10%左右,天然气占15%左右,并为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减少风险打好基础。
2.对石油开发利用的近期目标应该是建立安全供应体系,保障石油安全
我国石油安全的因素主要是国内外石油、供需状况以及石油安全对策等3大因素。我国应在准确把握国际石油市场和石油地缘政治特点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石油安全观,取综合措施,保障石油安全。一是建立多元化的石油境外供应渠道(主要是在稳定中东的基础上,加强远东地区,开拓非洲市场);二是加快国内油气的勘探开发,加快石油科技发展,争取在海域和南方碳酸岩盐地区有新的突破,研发替代产品能源和新能源;三是积极参与国际市场上石油期货和现货交易,从市场和竞争中获得更多的石油产品;四是加强石油战略储备和预警体系建设。
3.完善能源管理体制,实现对能源的统一管理
目前,在我国能源管理中既存在管理缺位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没有统一的能源管理部门),又存在交叉与重叠现象(石油、天然气的管理职能分别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部管理,同时3大石油公司也有部分职能),致使在管理和政策上难免会出现部门利益冲突和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现象发生。应该将分散在各部门的职能集中起来,收回企业保留的行政职能,树立大能源观,从国家综合利用各种能源的角度出发,组成综合的能源管理部门,建成服务型。主要职能应该是:加强对煤、电、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的统一宏观调控,制定综合发展战略,实施综合管理,制定有关法律法规,打破垄断,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形成机制,保证市场公平有序竞争,进行市场预测和提供信息服务等。
4.加强国内勘探开发,努力降低对外依存度
我国2003年进口原油9112万吨(今年将会超过1亿吨),占国内石油消费总量的33.1%。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进口的依赖性将会进一步加大,风险也会加大。因此,必须以“立足国内,面向国际,鼓励节约和替代,促进能源结构合理化发展”为总原则,制定新的能源发展战略。最近由国土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开展的“新一轮全国油气评价”和“全国油气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对于在我国陆地新区和海域寻找突破很有好处,应该继续加强。并以此为契机,形成动态评价系统与调查评价数据库,长期持久地坚持下去。力争发现大油田,建立新的能源供应基地,以减少对进口的依赖程度,降低国民经济发展的风险,既促进地区间的和谐发展,又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作者简介
丁锋,国土部油气战略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在读博士。
高凝高黏原油输送技术
1、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存在,不经任何改变或转换的天然能源,即从自然界直接取得并不改变其形态和品位的能源。为原煤、原油、油页岩、天然气、核燃料、植物燃料、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等。
二次能源是指为了满足生产工艺和生活的特定需要以及合理利用能源,将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加工转换产生的其它种类和形式的人工能源。如由原煤加工产出的洗煤;由煤炭加工转换产出的焦炭,煤气;由原油加工产出的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等;由煤炭、石油、天然气转换产出的电力。
2、余热
余热是指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可被利用的热能。可能回收的余热种类有:高温废气余热,高温产品及高温热渣液的物理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气废水余热,化学反应余热。
3、耗能工质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需要消耗某些工作物质,而生产这些工作物质,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能源,利用这些工作物质就等于间接地消耗能源。另一方面,这些工作物质的使用能够替代或减少其它能源的消耗,而这些工作物质不属于通常所指的能源之列。例如,工业用水、压缩空气、电石、乙炔、氧气等等。这些工作物质被称为耗能工质。(注意:不同的行业对耗能工质有不同的规定范围)
4、能源计量
能源计量是指在能源流程中,对各环节的数量、质量、性能参数、相关的特征参数等进行检测、度量和计算。能源计量是能源统计的技术基础。能源统计建立在能源计量记录的基础之上,没有能源计量就没有能源统计,只有做好能源计量,才能做好能源原始记录、统计台帐,进行统计汇总和统计分析。
5、热量单位(焦耳、卡)
焦耳是热、功、能的国际制单位。我国已规定热、功、能的单位为焦耳。焦耳的定义为:1牛顿的力(1牛顿=1千克·米/秒)作用于质点,使其沿力的方向移动1米距离所作的功称为1焦耳。在电学上,1安培电流在1欧姆电阻上,在1秒种内所消耗的电能称为1焦耳。
卡是应淘汰的热单位。卡的定义是:1克纯水在标准气压下把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称为1卡。热量的常用单位为20℃卡,简称卡,某些西欧国家用15℃卡,我国用的是20℃卡。在我国的现行热量单位中,卡暂时可以和焦耳并用。
6、燃料及发热值
燃料是一种可燃烧的物质,通过化学或物理反应(或核反应)释放出能量,燃烧时产生热量和动力。燃料热值也叫燃料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 (指固体或液体)或单位的体积(指气体)的燃料完全燃烧,燃烧产物冷却到燃烧前的温度(一般为环境温度)对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燃料热值有高位热值与低位热值两种。高位热值是指燃料在完全燃烧时释放出来的全部热量,即在燃烧生成物中的水蒸汽凝结成水时的发热量,也称毛热。低位热值是指燃料完全燃烧,其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汽以气态存在时的发热量,也称净热。我国是按低位热值换算的。
固体或液体发热量的单位是:千卡/千克或千焦耳/千克。气体燃料的发热量单位是:千卡/标准立方米或千焦耳/标准立方米。
7、标准燃料和标准煤
标准燃料是计算能源总量的一种模拟的综合计算单位。在能源使用中主要利用它的热能,因此,习惯上都用热量来做为能源的共同换算标准。由于煤、油、气等各种燃料质量不同,所含热值不同,为了便于对各种能源进行计算、对比和分析,必须统一折合成标准燃料。标准燃料可分为标准煤、标准油、标准气等。我国以煤为主,用标准煤为计算基准,即将各种能源按其发热量折算为际准煤。
标准煤亦称煤当量,具有统一的热值标准。我国规定每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为7000千卡。将不同品种、不同含量的能源按各自不同的热值换算成每千克热值为7000千卡的标准煤。
能源折标准煤系数=某种能源实际热值/标准煤热值
8、当量热值和等价热值
当量热值又称理论热值(或实际发热值)是指某种能源一个度量单位本身所含热量。当量热值是能源统计中经常使用的一个热值概念。
等价热值也是能源统计经常使用的一个热值概念,是指加工转换产出的某种二次能源与相应投入的一次能源的当量,即获得一个度量单位的某种二次能源所消耗的,以热值表示的一次能源量,也就是消耗一个度量单位的某种二次能源,就等价于消耗了以热值表示的一次能源量。因此,等价热值是个变动值。
某能源介质的等价热值=生产该介质投入的能源/该介质的产量
=该介质的当量热值/转换效率
9、工业总产值
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它包括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不包括非本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价值、本企业非工业活动单位的非工业产品价值和收入以及本企业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其出售的价值也不包括在产值内。
10、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是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是总产出与中间投入之间的差额。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的计算方法有两种:生产法和收入法(分配法)。 1、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统计
这项统计是视能源为消费资料,将能源作为原料或燃料消费时,由能源消费行为的企事业执行的报告内容。
2、能源加工转换统计
这项统计由有能源加工转换活动的工业企业或车间填报。它反映能源加工、转换过程中能源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定量关系;是计算综合能源消费量的基础。为计算、分析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挖掘节能潜力、编制能源平衡表提供资料。
3、能源经济效益统计
这项统计是为计算能源利用效率而进行的统计。包括产值能耗、人均综合能源消费量等等。
4、能源单耗指标统计
这项统计是为计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某一产品而进行的统计,分析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费的情况,以挖掘节能潜力和计算节能量。
从能量利用角度观察耗能工质可分两类: 一类通常称为能量形式来使用(如压缩空气、电石、乙炔等), 另一类通常不用作为能量使用的耗能工质(如自来水、深井水和氧气等),也就是说,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需要消耗某些工作物质,而生产这些工作物质,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能源,利用这些工作物质就等于间接地消耗能源。 另一方面,这些工作物质的使用能够替代或减少其它能源的消耗,而这些工作物质不属于通常所指的能源之列。例如,工业用水、压缩空气、电石、乙炔、氧气等等。这些工作物质被称为耗能工质。
我是如何做大宗商品的:七年实战心得
由于中国近海油田产出的原油多具有高凝固点、高黏度以及高含蜡特性,因此在渤海湾、北部湾和珠江口海域已开发的海上油田所铺设的海底输油管道,全部用热油输送工艺和保温管道结构。
海底高凝、高黏原油管道输送技术,是我国从海底管道工程起步阶段就注意研究和引进的。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渤海的埕北、渤中28-1、到渤中34-2/4油田和南海北部湾涠10-3油田开发配套的海底输油管道工程,都涉及如何解决好原油输送技术的问题。我们结合油田原油特性,与日本和法国石油工程界合作,研究用了安全可靠的工程对策,学习引进了相关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技术。随后在渤海湾和北部湾自营开发的诸多油田开发工程中,设计、铺设了众多海底输油管道,形成了我国一套完整的海底高凝、高黏原油管道输送技术。通过大量工程实践应用和检验,证明该技术是实用和可靠的。
一、输送工艺
针对高凝、高黏原油的管道输送,国内外在油田及外输管道工程上使用了各种减阻、降黏方法,诸如加化学药剂、乳化降黏、水悬浮输送以及黏弹性液膜等,进行过大量研究和试验,但由于技术上、经济上的种种原因,均未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最实用、最可靠的方法仍是用加热降黏防止凝固的输送工艺。
对高凝原油,为防止原油在管道输送过程中凝固,依靠加热使管道中的原油温度始终维持在凝固点以上。
对高黏原油,用加热降低黏度,满足管道压降需求和节约泵送能耗。当然,在用热油输送工艺的同时,一般都相应用保温管道结构。
(一)工艺模拟计算分析
海上油田开发工程涉及到的海底输油管道,其输送工艺模拟计算,一般要根据油田地质开发提供的逐年产量预测(并考虑一定设计系数),计算不同情况(管径、输量、入口温度等)下的压降、温降以及管道内液体滞留量和一些必要的工艺参数。依此选择最佳管径,确定出不同情况下的工艺参数(不同生产年的输送压力、温度等)。
近年来,原油管道输送工艺模拟计算分析普遍用计算机模拟程序进行。中国海油从加拿大NEOTEC公司引进了PIPEFLOW软件,该软件与流行的PIPESIM、PIPEPHASE等商业软件类同,汇编了各种计算方法及一些修正系数、参考数据库,供设计分析者选用。
(二)保温材料的选择和厚度确定
对用热油输送工艺的海底管道,热力计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其中管道传热系数K值又是管道热力条件的综合表现。K值除受管道结构影响外,埋地的地温条件、保温材导热系数和保温材厚度是三大影响因素。
从计算分析结果看,由于地温变化不大对K值影响不明显,只是在低输量时,要注意其对终温的影响。
保温材性质和保温层厚度是影响K值最关键的因素,也是影响管道终温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选用的保温材料与国外最常用的一样,是用聚氨酯泡沫塑料。这是一种有机聚合物泡沫,能形成开孔或闭孔蜂窝状结构,优点是导热系数小(≤0.03W/m2·h.℃)、密度低(40~100kg/m3)和吸水率小(≤3%),且化学稳定性好,同时工业生产成熟,价格相对便宜。从保温效果考虑,当然是保温层厚度越大越好,但是,当保温层厚度达到一定值时,保温效果的增加和厚度的增量不再呈线性增加的关系,而是增加十分平缓。特别是对海底管道,保温层厚度增加意味着外管直径增加,就长距离管道而言,外管增加一级管径,钢管用量和施工费增加都是十分可观的。因此,根据计算分析和优化设计,认为选用保温层厚度为50mm是合理的。
(三)停输和再启动计算分析
停输和再启动计算分析是高凝、高黏原油海底管道工艺设计的重要内容,将直接关系到管输作业的安全和可靠。
停输后的温降分析,视为最终确定管道安全时间。对于用热油输送工艺的管道停输后,随着存油热量散失,原油将从管壁向管中心凝固,凝层的加厚及凝结时释放的潜热将延缓全断面凝固的过程。存油凝固时间取决于管道保温条件、油品热容、停输时的温度和断面直径。通常这些数值越大,全断面凝固时间就越长。一般凝油层厚度在管道轴向是一个变化值,通常以管道终断面凝油厚度作为安全停输时间的控制值。
对于加热输送的高凝、高黏原油管道发生停输,且预计在安全停输时间内时,不能恢复管道输油,为保证管道安全,最有效的措施是在管内存油开始凝固时,用水或低凝油将其置换。
停输后的再启动分析,是考虑管道发生停输后可能出现的最不利工况和环境条件,此时要恢复通油,需计算所需的再启动压力和提出实现再启动要取的措施以及增设必要的设备和设施。
通常,再启动压力(P),用下式计算:
中国海洋石油高新技术与实践
式中:P为再启动压力(Pa);P。为管道出口压力(Pa);Di为管道内径(m);τ为原油在停输环境温度下的屈服应力(Pa);L为管道可能凝固的长度(m)。
(四)水化物和冲蚀的防止措施
海上油田开发工程涉及的输油管道,是一种与陆上原油长输管道和海上原油转输管道不同的管道,它是从井口平台产出的原油气水混输至中心处理平台或浮式生产贮油装置的油田内部集输管道。该类海底管道输送时伴有从井口出的水和气,属于混输管道,对这类油管道,也是用加热输送工艺和保温管道结构。
做这类混输油管道的工艺设计,除做净化原油输送管道通常要进行的模拟计算分析外,还要增加段塞流分析和防止水化物和冲蚀产生的分析。
段塞流现象是油气混输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正常输送过程中,如何判定是否出现严重的段塞流,以及如何确定段塞流长度,目前已经有了通用的分析计算判断方法。在清管作业过程中,由于管道内存在一定的滞留液量,因此在清管器前将形成液体段塞流。在下游分离设备设计中必须考虑清管作业引起的段塞流影响,一般是设计一定的缓冲容量,使容器操作始终维持在正常液位与高液位报警线之间,确保生产正常。
水化物是影响海底混输管道操作的一大隐患,特别是在以下三种工况下可能出现水化物,为此提出了防止形成水化物的措施:①低输量状况,为防止水化物生成,要求在输送过程中,管道内油气温度始终维持在水化物生成温度以上。但在低输量状况下,温降很快,根据水化物生成曲线判断,可能会生成水化物。此时应及时注入甲醇之类的防冻液(水化物抑制剂),以防止水化物生成;②停输过程,在长期停输状态下,由于管道内油气温度降到了环境温度,且管内压力仍保持较高压力状态,所以可能生成水化物。此时,应取的措施,一是给管道卸压,二是往管道内注入水化物抑制剂;③重新启动,通常停输后再启动,需要高于正常操作压力的启动压力,而这时温度又往往很低,故很容易生成水化物。此时应取连续注入水化物抑制剂的做法,直到管道内温度达到正常操作温度为止。
防止产生冲蚀是油气混输管道工艺设计不容忽视的问题。对多相混输管道,若流速超过一定值时,液体中含有的固体颗粒会对管道内壁形成一种强烈的冲刷腐蚀,特别是在急转弯处如海底管道立管及膨胀弯处。因此设计时要计算避免冲蚀的最大流速,其公式为:
中国海洋石油高新技术与实践
式中:Ve为冲蚀速度(ft
lft=0.3048m。/s);
pm为在输送状态下,多相混合物的密度(磅1磅=0.453592kg。
/立方英尺l立方英尺=20831685×10-2m3。
);C为经验系数,连续运行取100,非连续运行取125。冲蚀速度是混合物密度的函数,混合物密度越大,冲蚀速度越小,混合物密度越小则冲蚀速度越大。为保证在管道内不产生冲蚀现象,应控制管内流体流速一定低于计算出的最低冲蚀速度。
(五)操作管理
对海底高凝、高黏原油管道特别要注意以下操作管理问题。
1.初始启动
初始投产运营,一般用以下作业步骤:①用热水或热柴油预热管道,使管道建立起适应投产作业的温度场;②待测得出口温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按要求开井投产。
2.停输及再启动
停输一般分应急停输和停输两大类,停输情况不同,再启动方式也不同。为确保管道停输后的再启动,一般在井口平台上设置高压再启动泵。
a.对短期停输,指管内流体最低温度在某个设计值(如原油凝固点)以上,可使井口油气直接进管道或用高压泵启动。
b.对长期停输,在停输之前,应启动高压泵完成管内流体置换作业。如果事先没有准备,属于意外突然停输,一旦停输时间较长,管道内降至环境温度,原油析蜡并凝固。此时,要用启动高压泵,用柴油置换出原油,然后按初始启动步骤进行。
3.清管
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应根据生产情况经常进行清管作业,清除管内蜡沉积和滞留液体,以提高输送效率和减小腐蚀。
4.化学剂注入
在正常输送过程中,应考虑注入以下化学剂:
防垢剂——防止管内由于原油含水而结垢使输量减少;
防蜡剂——防止原油中蜡凝结在管内沉积;
防腐剂——可在管内壁形成一层保护膜,使腐蚀液与管内壁隔离,起到保护作用;
防冻剂——甲醇之类,为防止水化物生成。
二、保温海底管道结构
对用热油输送工艺的海底高凝、高黏原油管道,为使沿程温降减慢减小,最常见也是最实用的是将输油钢管做成保温结构。我们广泛应用了海底保温管道结构,形成了完整的设计和施工技术。
(一)已应用的结构类型及特点
海底钢管保温管道结构(在此不涉及可挠性软管海底管道),可归结为两大类型:一是双层钢管保温结构;二是单层钢管保温结构。
1.双层钢管保温结构。
或称复壁管结构,其管体断面如图15-3所示。在这一类型中,又存在三种形式。
图15-3 双钢管保温结构
图15-4 带封隔法兰的双层钢管保温结构
第一种形式:管体结构如图15-4所示。单根管节(一般长度为12m或40ft)每端均设较强的封隔法兰。在内外管之间的环形空间,注入发泡材料,形成封闭止水保温单元。这个单元内外管靠两端封隔法兰连为一体,内管的热伸缩靠封隔法兰强行约束,使内外管不发生相对错动。海上铺管时,相邻两个管节的外管,用两个半瓦短节相接。这种形式的优点在于万一管道外管或接口处发生破损,保温失效就被限制在最小范围内。缺点是接口焊接工作量大,用铺管船法铺管,速度上不去,致使工程费用高。
图15-5 带特殊接头的双层钢管保温结构
图15-6 内外管可相对移动的双钢管保温结构
第二种形式:保温管节两端内外管用特殊接头连接,如图15-5所示。最早是由壳牌石油公司等提出研究,后来为意大利Snamprogetti公司开发成专利产品,它已在一些海底管道工程中投入使用。显然,这种形式已经保留了第一种形式的优点,又克服了其不足。在铺管船上它可以像铺单层钢管一样,多个焊接站进行流水作业,使海上铺管速度大大增加。这种形式的问题在于接头是专利产品,费用高。我国南海东部惠州26-1油田的海底输油管道应用了该专利产品。
第三种形式,如图156所示。这种形式,内外管可做相对移动。在海上连接时,内管接口焊好后,补上接口保温材料,然后拉动外管进行对接,无需用半。相对来讲,可减少海上焊接工作量,提高铺管速度。中国海油通过与日本的公司合作,引进了这种形式保温海底管道设计与海上安装技术,在已经铺设的诸多海底输油管道上均用了这种结构形式。
2.单层钢管保温结构。
这类结构与双层钢管保温结构的区别在于外面的护套管不用钢管。按照外套管材料不同,又可分为以下五种。
第一种,高密度聚乙烯外套(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jacket)。高密度聚乙烯是一种超高分子量聚合物,它是阻止水蒸气通过的极好材料。这种超高分子量改善了钢管抗磨、抗冲击、抗撕裂和整体物理强度力学性质。这种预成型的外套系统,与钢管外套相比,具有重量轻、无需作防腐蚀保护的特点。暴露在管节两端的保温泡沫用热缩性聚合物端帽保护,现场接点处也用热收缩套作止水防腐蚀处理。这种外套系统已被欧美国家的公司在阿拉伯湾、加蓬外海的海底管道工程中应用,最近几年,应用水深已达43m。
第二种,锁接螺旋钢外套(Spirally crimped steel jacket)。这种外套的特点是用钢量远低于用常规钢管的管道外套。现场接口处不需对焊,暴露在管节端部的泡沫保温材料仍用热缩性端帽保护。这种外套系统,在国外已广为应用,最大应用水深已达55m。
第三种,模制的聚氨酯外套(Molded polyurethane jacket)。这种外套将防腐蚀材料和聚氯乙烯(PVC)泡沫保温材料结合为一体(图15-7)。其优点是:①管道能保持较好的柔度,可用卷绕船铺设。②在海底万一外套被损伤,暴露在水中的保温材料很少,不像其他系统会整个管节泡水。③在保证泡沫干燥方面有较高可靠度。
图15-7 模制聚氨酯外套保温结构
图15-8 橡胶外套保温结构
第四种,橡胶外套(Rubberjacket)。与模制聚氨酯外套相似(图15-8)。只是外套是由PVC泡沫与橡胶层组成。大约每层PVC厚5~8mm,橡胶层厚1mm,层数的多少取决于保温要求,但最外层的PVC泡沫要用较厚的橡胶层来覆盖保护。
第五种,取消外护套系统。在输油钢管的外面施加的保温材料,既能防水也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同时又能抗较高的静水压力和具有抗机械破坏较强的能力。这种结构应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单层钢管保温结构。
(二)设计和施工关键技术
在我国建成的海底钢管保温管道绝大多数是双重钢管保温结构。该项保温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技术是由中国海油从日本引进的。
1.设计关键技术
双重钢管保温结构的海底管道设计,关键技术是平管部分结构分析和立管膨胀弯系统的整体分析。
对平管部分的结构分析,应用日本新日铁公司开发的“DPIPE”计算机分析程序。该分析程序的结构模型如图15-9所示。
图15-9 平管结构分析模型
A,A′—外管的不动点;B,B′,E,E′一内外管之间的锚固点(隔舱壁);D—内管的不动点;KB,KB?—弹簧常数;Wf—与土壤的摩擦荷载;A-A′—不动部分(外管);Li+Lm,Li′+Lm′—可动部分(外管)
图中,模拟两端立管膨胀弯约束的弹簧刚度KB、KB?由其后说明的立管膨胀弯和平管连接整体分析模型求出。
对埋地管道,管土之间的摩擦荷载Wf由下式计算:
中国海洋石油高新技术与实践
式中:W=r'hDo;μ是摩擦系数;Do为管道外径;ws为管道水下单位重量;r?为土壤水下容重;h为埋深。
对立管膨胀弯系统的整体分析,用日本新日铁公司开发的大型三维管道结构分析程序“PIDES”软件。
图15-10给出按该软件建立三维结构分析模型的一个工程实例图。
图15-10 立管膨胀弯系统结构分析模型实例示意图
图15-11 工况组合分析实例示意图
对所建立的系统结构分析模型,要按规范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充分和必要的多种荷载工况组合分析,一般要考虑的荷载有功能荷载(压力、温度、质量等)、环境荷载(风、浪、流、冰等)、特殊荷载(如地震)以及立管依附的平台位移和平管膨胀伸长施加的荷载。
图15-11给出了一个立管膨胀系统工况组合分析的实例,荷载作用方向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2.施工关键技术
从日本引进的双重钢管保温结构的海底管道陆上预制和海上安装技术,主要特点是:预制时单根管节(12m长)保温材固定在内管上,保温材与外管内壁间有一定量空气层,允许内外钢管相互移动,只是在一定长度上(比如2km或1km)才设置刚性锚点法兰形成环形空间的水密隔舱。这样,在海上铺管法安装时,管节连接将能如前图15-6所示,内管焊接合格再补上接口防腐涂装和相应保温材后,用拉移外管对口焊接的做法,会明显减少外管接口焊接工作量,提高海上铺管速度。
(三)在渤海蓬莱(PL)19-3油田I期海底管道工程中的应用
双重钢管保温结构的海底管道,通过我国诸多工程实践的检验表明是安全可靠的,但也存在用钢量大、海上安装速度慢导致工程造价高的缺点。研究和用单管保温结构,是保温海底管道技术发展方向。
其中用锁接螺旋薄钢板(厚1mm)作外套的单管保温结构在2002年由PHILLIPS公司操作的蓬莱19-3油田I期海底管道工程中成功地被应用了。图15-12给出了该保温管道的断面结构。
中国海油正在研究试制用高密度聚乙烯(PE)作外套的单管保温结构管道。这项技术在国外早有应用,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特别是在渤海水深小于30m,甚至诸多滩海油田水深小于5米的情况下,用这种保温结构经济可靠,所用材料和技术均可实现本地化和国产化,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图15-13示出正在研制的PE外套保温管道断面结构。
图15-12 PL19-3海底管道断面结构
图15-13 PE外套保温管断面结构
表15-3给出所研制保温管道的技术参数。
表15-3 保温管道技术参数表
当然,真正意义上的单管保温结构管道,应该是取消外护套系统,在输油钢管外面施加既能防水也具良好保温性能且有较强抗静水压力及抗机械破损能力的保温材,无疑这是该项技术发展的最终方向。目前,在我国南海东部惠州26-1北油田(水深约120m)一条直径为254mm、长约8.7km的海底保温输油管道,通过深入研究和招标推动,已经具备了工程实用基础,其技术可行性和价格被接受性都得出了较好的结论。
如何研究分析一个行业
这几个月真是过得脚不沾地,稍微忙过点身体又不太好,所以年初答应大家写的关于商品研究的文章一直耽误到现在,当然我是个说话算数的人,之前说过5月份会写出来,这一篇就是我这5、6年在商品研究上的一点感悟。
先说一下我的知识背景,我本科学的是世界经济,研究生读的是金融,和商品半点没有相关性,所以有志于做商品研究的小盆友们也不必有什么思想负担,商品的相关知识都是可以学习的,关键的是你对周期的感觉。
再说说我为什么会开始研究商品,这必然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因为我入行开始做的是黑色金属行业股票研究,大家也知道,在过去漫漫7年的熊市里面钢铁是最不受待见的行业之一,行业指数自我入行开始到我不做sellside离职,下跌了80%。作为当时一个悲催的sellside,推不出行业牛股,拿不到派点,只好默默的多做点研究。而后我就发现和黑色金属相关的有一个叫做螺纹钢期货的东西(当然现在黑色金属产业链的期货是国内最大的期货品种群,从上游的铁矿、焦煤到焦炭、螺纹钢、热卷,甚至包括铁合金等等),这其中最关键的东西在于做空可以挣钱,于是我就开始了自我野蛮生长的研究之路。
这里插一段题外话,很多刚入行的分析师总是嫌自己cover的行业不好,我想要说的是,你在任何一个行业有多大进步,有多深见解,混日子或者加速成长,都与这个行业本身无关。前5、6年入行的分析师,应该没有几个会比看钢铁更加悲剧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在sellside的三年为自己今后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最初的dirtywork开始,构建数据库、寻找研究的新的idea、调研、沟通、拓展你有的圈子和人脉,这都与你所cover的行业无关。所以不要拿行业做借口,关键在于你有多努力。
说了那么多废话,言归正传,讲一讲我对商品研究的理解。当然,因为我现在做的是买方的投资管理,所以我会从研究和投资结合的角度来讲一些问题,不单纯局限于研究。
第一,决定价格大趋势的一定是供需,这个是毫无疑问的。所以,研究商品最根本的就是做好你研究品种的“供需平衡表”。
什么是供需平衡表?就是你所研究的品种在一定时期之内的需求有多少、供给有多少、库存有多少,然后算出来一个供给与需求的差值,这个差值如果是正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供过于求,我们称为surplus;这个差值如果是负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供不应求,我们称为gap。按常理来说,有surplus的品种价格有下行的压力,而有gap的品种价格有上行的动能。
供给的算法通常需要通过细致的调研,比如矿山投产的速度、投产的数量,又或者播种的面积和单产的数值;需求的算法则有自上而下(topto down)与自下而上(bottomto up)两大类,可以从宏观数值预测入手对该品种的需求运行预估,又或者你将品种下游的需求细拆为几个子行业对每个子行业的增速运行估计,最后加总得出品种的需求。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利弊,通常我会每种方法都运行估算。
但是,供给和需求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所测算的变量对供给和需求影响的弹性,我在下面还会讲到绝对数量其实没有什么很大的意义。弹性的分析我们会通过敏感性分析(sensitiveanalysis)或者情景分析(scenarioanalysis)运行,用以得出边际变化对于整体供需的影响的变化。
第二,供给与需求的边际变化比surplus和gap本身更加重要。在我的理解之中,影响surplus和gap边际变化的因素更加重要,也就是说,供给与需求在一定时期的边际变化更加重要。因此,在研究的时候不仅要关注surplus或者gap的绝对值,而要仔细研究影响surplus和gap变化的因素。
对于商品来说,幅度的判断依据很大程度上在成本,所以不管是原矿或者是生产,我们都有所谓的成本曲线(costcurve),也就是累积的产量所对应的不同的生产成本构成的曲线。当你计算出了供给与需求,在成本曲线上你应该能够找到相对应的成本价格,这通常是我们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
举个例子,2014年年初,我们测算铁矿石的surplus大约有3000-4000万吨,矿石价格面临大的下行压力,于是我们入场做空了铁矿石,并且更具我们所拥有的cost
curve计算出了相应的价位;但是由于三大矿山释放产能速率超预期、并且国产矿没有在亏损线立刻停止生产,在2014年4月份我们修正了我们的供需平衡表,认为矿山的surplus大约有4000-5000万吨,不要小看这1000万吨的增量,这个边际变化量与价格并非是一个线性的关系,价格并非多跌了30%,而是直接腰斩,所以理解供给和需求的边际变化的意义不止在于你对趋势方向的判断,并且还有你对趋势幅度的一个判断。
第三,供需平衡表的结果需要与市场预期相比较,而不应该仅仅看surplus或者gap。这是我对基本面研究理解感触最深的一个方面,得益于第一份工作所学习并深植于心中的“预期差”理论。这就是说,我们做平衡表所看出来的surplus或者gap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数值和市场上的预期相比是高还是低。当然,这个与上一条讲的有相似之处。
举个例子,比方说我们计算了一个品种的surplus是占年度产量的5%,按照分析框架,这样的surplus对于该品种的价格有直接向下的压力;但是,如果市场上对于该品种的surplus的预期是10%呢?那么实际的这5%可能就是对价格的一个支撑。一个品种在过剩的时候为什么有可能还有价格的上涨,我认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过剩与市场预期相比还没有那么的“过剩”。最近黑色金属产业链里矿石的反弹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
第四,基本面研究的局限之处使得与研究周期相适应的投资周期应该相应较长,除非你有足够的能力运行极度细致的研究,否则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我以前经常和做商品投资的同行交流,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有些人用基本面研究来解释非常短期的行情,比如一天的或者一周的。这在我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由基本面决定的行情的发展一定是一个趋势的主题线,主题线的发展一定是缓慢的,不可能在短期内就出现完全的印证。在我看来,基本面研究所对应的商品的投资周期至少在一个季度,因为供需所对应的结果需要充分的发展,在供需的发展过程中肯定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扰动,但是最后价格必然会回归供需。
同时,之所以以一个季度为周期来划分投资期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是没法做到非常细致的平衡表的。我认识有的前辈做基本面研究可以做到周度的平衡表,这样的数据深度和精度对于一个人的逻辑、信息以及行业了解都有极高的要求,非常难以达到。同时,越细致的数据出错的概率越大。我在刚开始做投资的时候,有位前辈就和我说过一句话:“宁可要粗略的正确,而不要精确的错误”。但是研究越深入,就越容易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毛病,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从商品细致的逻辑框架跳出来,看大的层面。
第五,商品不同类别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需要从大的格局运行理解。商品的分类很多样,在我自己的研究框架看来商品分三大类,第一类贵金属,包括黄金、白银、铂和钯;第二类,工业品,我们经常讲的硬商品(hard
commodities),包括能源品、所有的基本金属、黑色金属、橡胶等等;第三类,农产品,我们经常讲的软商品(softcommodities),包括油脂、玉米、小麦、经济作物。
以上所有都归结为“商品”。贵金属的研究和交易在惯例是放在大的MacroTrade下面的,也就是必须对宏观经济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够发掘到对贵金属的真正趋势。工业品的研究主要就是供给与需求,供给的变化,需求的变化都需要分析。农产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给端,因为除了经济作物之外,农产品的需求变化相对缓慢,并不急速,所以农产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供给影响较大的几个方面,比如天气、比如单产、比如种植面积。宏观大趋势与贵金属与工业金属关系非常密切,与农产品关系较小,但是这并不绝对。因为商品之间有深刻的联系。
举个例子,我一直认为原油是所有商品定价的“锚”。什么“锚”,就是原油的价格会影响所有商品的平衡表。2014年原油价格大幅下跌,首先影响了所有能源的价格,其次影响了所有运输的价格,最后影响了替代能源的价格比如燃料乙醇,与燃料乙醇密切相关的又是白糖。由于原油价格过低,作为燃料乙醇的白糖需求急剧下降,导致了白糖供需平衡表的改变。
所以我们理解商品的价格变动,要从更深刻的层面运行,对于一个品种过于深入的理解有时候反而不是好事。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现货商做商品投资反而会亏钱的原因。
第六,宏观大趋势决定了商品尤其是工业品的真正走势格局,品种基本面与宏观趋势的背离一定要想清楚原因。商品在近30年最波澜壮阔的行情出现过2次,一波是2000年开始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需求的崛起带来的商品价格牛市,还有一波是次贷危机带来的2008-2009年的全球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真正的大的行情必须有宏观趋势的配合,否则就是局部的行情,掀不起大的波澜。这里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当你看的品种与宏观趋势出现了背离,怎么办?背离的情况其实并不常出现,但是一旦出现,就需要警惕,因为这会导致投资上的问题。
就比如说现在,这半年商品的趋势其实并不明显,大多数品种处于一种震荡的格局。很多品种,比如说铜,基本面很差,因为中国的投资增速大幅下滑导致铜的需求增速也相应下降,但是宏观层面来说现在国内处于一个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并且有继续宽松的预期,在这样的情况下,单纯从基本面去做空铜就会比较难受。通常微观或者中观基本面与宏观基本面的背离会造成品种出现僵持的局面,从基本面角度,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出场等待,等到预期明朗。
这样的背离在近期我看来出现了很多,不止是商品,包括外汇、债券、股市等等,都有。背离其实是大的投资机会的前兆,因为很多指标无序性的关系告诉我们的是未来一旦某种秩序占了上风之后,就会出现比较强的趋势。但前提是,你要想清楚,并且活到趋势来临之前。
最后,我想说的是,基本面研究只是做商品投资的第一步。分析正确只是赚到钱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我自己经历过从对基本面的迷信,到对基本面的怀疑,再到现在理解基本面在投资里面所占的重要位置的各阶段。当然也许我再在这个行业呆上另一个5年会有不同的感悟,我现在对于研究的重要程度是非常肯定的,但是必须承认,这不是你在投资里面能不能挣钱的最关键因素。我用一个大牌对冲基金合伙人的一段话作为本篇文章的结语:
“他们的判断仍是基于事实和数据这两个基本维度,而他们参与的这场游戏,却是在情绪的第三维和梦想的第四维上展开的”。
问题一:如何做行业分析 不管你的公司必须了解行业和竞争条件。行业和竞争分析是公司的经营环境做了战略评估的重要方面。行业之间在以下几个方面显著差异:经济特点,竞争环境,发展前景的未来盈利。行业的变化取决于下列各因素的经济特征:行业总需求量和市场成长率,技术变革的速度,买方市场的地理界限,在数量和规模(区域全国?)和卖方,卖方的产品或服务是一个统一的或高度分化?规模经济,对成本的影响,分销渠道到达买家输入;行业之间的差别还体现在以下因素的竞争的重视程度:价格,产品质量,性能,功能,服务,广告和促销活动,新产品创新,在一些行业,价格竞争占主导地位,而在其他行业,但竞争可能会专注于核心的质量,或专注于产品的性能,或注重品牌形象和声誉。一个行业和竞争环境,以及他们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社会经济特征往往决定了该行业的盈利前景,对于那些没有吸引力的行业,最好的企业也很难获得满意的利润,相反,相当有吸引力的行业,弱的企业可以实现良好的经营结果。什么行业是主要的经济特点是什么?因为有产业和结构特点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所以行业及竞争分析必须首先把握行业作为一个整体的最重要的经济特征。升市场规模:小市场一般吸引不了大的或新的竞争者;大市场往往是感兴趣的公司,因为他们要建立在有吸引力的市场拥有稳固的竞争地位。 L范围内的竞技比赛:市场的局部性质是什么?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升市场的增长:快速增长的市场会鼓励其它公司进入;增长缓慢的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及较弱的竞争者了。物流行业目前正处于周期的成长阶段:它是在发展,迅速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停滞或衰退阶段的初始阶段? L号和竞争厂商的相对规模:行业正在打破许多小公司由少数几家大公司垄断依旧? l在何种程度上在整个供应链,整合向前或向后整合;量L买家和相对大小?因为在一个完全集成的,往往会产生整合和公司的非集成部分之间的差异化竞争和成本差异,L分销渠道到达买家的物种;升生产工艺革新和技术变革的新产品的速度,L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强烈分化,弱分化,或者分化的一样吗?物流行业在公司实现了购,制造,运输,营销或广告和规模经济等方面的能力?物流行业中的某些活动是不是有学识和经验的影响独特的方面,导致单位成本将与累计产量的增加而降低?升的产能利用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是否本公司能否获得成本效益?因为生产过剩往往降低价格和利润空间,现在是时候提高价格和利润空间相当稀少。升必要的以及进入和退出市场的难度:高壁垒,以保护现有的企业往往位置和利润,降低门槛使得该行业容易受到新进入者的入侵。物流行业的盈利能力是高于平均水平还是低于平均水平?高利润吸引新入行的行业,这个行业的环境往往会加速竞争者的萧条。如何在竞争激烈的行业结构?各种竞争力量更强大?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将成为了行业的竞争力分为五个。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你可以利用它来系统地分析了主要的竞争压力,市场上确定每一个强大的竞争压力的程度。 1。厂商之间的竞争竞争竞争:制造商之间的竞争是最强大的五力。为了赢得市场地位和市场份额,他们通常不惜任何代价。在一些行业中,竞争是价格的核心,在一些行业,价格竞争较弱,核心竞争力在于特色产品或服务,新产品的创新,质量和耐用性,保修,服务和品牌形象。竞争可能是友好的,也可能是生存还是亡,这一切都取决于对行业的公司取行动威胁的竞争对手频率和侵略性的盈利能力。一般情况下,行业的竞争厂商都善于以增加对顾客的吸引力增加其产品的新功能,而其他竞争对手无情的挖掘市场的疲软。厂商之间竞争的竞争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的点的竞争不仅是实力,价格,质量,性能特点,顾客服务,保修,广......>>
问题二:分析一个行业应该从什么地方分析 个人建议,仅供参考,共同学习:
1、首先要看这个行业已经存在多久
2、看一个区域有多少人去做这个
3、询问消费者对这个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4、国家政策(比如说国家现在淘汰白炽灯,谁还大力去推广)
5、是否可以一直延续(可以传家)
6、投资和回报的比例,风险如何
7、最最重要的是:自己到底是不是想去创业,欲望有多强。
问题三:如何分析一个行业或者产品的发展前景 行业分析的主线一般以时间为参数,即编年体的分析。简单地说,就是行业历史、行业现状、行业未来。
一、行业历史
1、讲述行业的发展历程;
2、重点突出行业发展的“拐点”;
3、揭示产生“拐点”的根源;
4、寻求行业发展的规律;
二、行业现状
1、当前状态,如行业规模、品牌格局、消费者认知等;
2、行业格局分析一般使用“波特五力模型”;
3、品牌竞争态势一般使用“SWOT”模型;
4、行业发展潜力一般使用“波斯顿矩阵”
5、提出行业当前焦点问题;
6、提供宏观层面的解决方案;
三、行业未来
1、对比行业发展规律,判定行业当前的“位置”;
2、预测行业未来“拐点”;
3、提供应对未来拐点变化的行业解决之道
问题四:怎样研究一个行业 但凡对金融经济略有研究的人都知道,从基本面的角度出发,行业产业分析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特别是习惯了所谓自上而下的分析人士更是如此。细细道来,行业发展历程、行业的现状、行业产业链条、行业内竞争情况等等这些内容都是要包含进去的,最后再加上对一些行业内龙头典型公司的分析,就能拿出一篇少则几十页多则数百页,图表众多,逻辑推理十分严密,结构非常完整的宏图大作出来。细心的行业研究家是否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明明通过经上百年西方世界实践和经济学家不断锤炼留下来的经济学经典作为依据分析研究出来的行业产业的发展趋势,就是硬生生地在中国不会按照这样的趋势运行,或者只是在表面上应付一下而在实践中拖拖拉拉,要是照着这样的行业研究去做产业投资,十个里面有八个恐怕是要出问题的。就其原因,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行业产业研究经验,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西方的行业产业研究范式更多的是建立在自由市场经济良好运行的设之上,它强调的是市场通过构成市场自身的各参与主体在科学技术、商业模式等不断创新下优胜劣汰,最后使得优质自动地与优质主体进行匹配,从而总体上不断地将经济蛋糕做大做实,增加社会,推动社会进步。但这样的逻辑在中国行不通。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与 *** 政策紧密相关的,而其政策的制定与出台很大程度上是为“权力过大”的权贵与富商阶层服务的。说到这里提一句旁的,前些天说到杭州的富家子弟飚车撞人,听到一句很是记忆深刻的话: *** 是为穷人说话,富人办事的机关。这种经济发展的利益格局是与政治政策联系在一起,是一种通过盘剥多数人为极少数人服务的利益格局,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政治经济”,是一种边把蛋糕做大,边更重于把蛋糕的大部分分到极少数人手中的经济模式,与西方的自由市场经济有着很大的不同。搞清楚了影响中国行业产业发展方向的核心源动力,自然而然,我们的问题就回到了文本的题目:“在中国,行业产业该如何研究?”方法有二:一、各地市在省会设立办事处,各省市在北京设立办事处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就连跨国公司和规模大一些的民营企业也纷纷在省城京城安营扎寨,使得这些地方建立起中国特色的“总部经济”,实则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情报处、公关处”,主要目的就是先人一步掌握 *** 政策,甚至影响政策的制定。因此,第一种方法也就很明白了,想尽办法靠近“政策中心”,获取政策先机优势。这种方法适合有钱有势的阶层,他们是极少数,与政策中心的关系非一般,普通老百姓不容易应用。二、接下来要说的方法是一种利益分析法,笔者觉得给这种方法起一个“稳定江山”法可能比较妥当,当然看完本文有更好创意的读者也请不吝赐教。笔者的“稳定江山”法,就是要行业产业研究分析家站在政治稳定社会团结的角度,从当前社会矛盾的焦点出发,去分析判断当权的 *** 政策制定者为了国家稳定而不得不去做的一些事情,由此形成对一些相关行业产业的趋势判断。这其中的分析逻辑较多,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条主线是:政治稳定取决于就业稳定(还有一个是通货膨胀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就业取决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取决于所谓的三驾马车。各位分析家把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两匹马盯好了,现在可以说通过提高保障、改善分配机制(雷声大、雨点小,经济要是快速好转就别指望了)等方法来拉动内需都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至于发消费券、搞金融消费等都只是当权者极不情愿吐出利益而要老百姓自己拉动内需以达到稳定江山的 *** 用心而已。秉承这种分析思路,各位读者认为房价还会像前十年那样疯涨吗?医疗体系能不改革吗?汽油能说涨就涨吗?分配制度也该到了动真格的时候了吧?写着写着可能带有一些情绪了,但是笔者终归想说明的一点......>>
问题五:如何进行行业分析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根据美国著名的战略管理学者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的观点,在一个行业中,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即潜在的加入者、替代品、购买者、供应者以及行业中现有竞争者间的抗衡。
(1)进入障碍
结构性障碍
-规模经济
-产品差别化
-资本的需求
-转换成本
-分销渠道
-与规模经济无关的优势
- *** 政策
行为性障碍
-进入对方领域可能的报复
退出障碍
-固定资产高度专业化
-退出成本过高
-协同关系密切程度
-感情障碍
- *** 和社会的限制
(2)同行业中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竞争的原因:
行业内有众多的或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
固定成本或库存成本高
缺少产品差别化,用户的转换成本低
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
行业增长缓慢
退出障碍高
抗衡格局变化的动因:
行业的寿命周期发生了变化
--企业技术实现革新
-- 经营方式发生转变
--管理风格发生变化
--企业战略发生转变
(3)替代品的威胁
替代品是指那些与本行业产品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产品。包括直接替代品、间接替代品。在高科技领域,替代往往是企业面对的主要竞争。
来自替代品的压力主要因素:
(1)替代品的赢利能力;
(2)替代品生产企业的经营策略;
(3)购买者的转换成本:指顾客由使用原产品转而使用替代产品时付出的代价。转换成本越高,越可以减缓替代过程。
(4)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来自购买者的压力取决于以下因素:
购买者的集中程度
产品在购买者成本中所占的比重
本行业产品的标准化程度
转换成本
购买者的盈利能力
购买者后向一体化的可能性
本行业前向一体化的可能性
本行业产品对购买者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购买者掌握的信息
(5)供应者讨价还价能力
供应者讨价还价能力取决于以下因素:
供应者的集中程度和本行业集中程度
供应品的可替代程度
本行业对于供应者的重要性
供应品对本行业生产的重要性
供应品的特色和转变费用
供应者前向一体化的可能性
本行业内企业后向一体化的可能性
信息的掌握程度
行业分析报告不应是数据或资料的罗列,一定要围绕分析的目的得到分析的结论。在最终成文的报告里需要给出以下结论:
1、这个行业的未来成长性是否具有投资价值。
2、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是哪些。
3、行业内的竞争取得超越竞争对手的关键因素是哪些。
4、行业内的企业是否能够走向资本市场或存在并购的机会。
问题六:怎样分析一个公司 1、公司的背景资料
1)查明公司所属行业,定位公司在行业中的低位(是否是领军企业或优势企业);
2)分析行业的竞争程度,判断公司在竞争中胜出的可能性和核心优势;
3)分析主营构成,查明各块业务占比和毛利情况,判断公司是否有做大某块业务或提升毛利的有力因素;
2、市值情况
当前公司的市值大小,与同行业同主业其他公司进行横向对比,看有无成长空间;
3、财务考察
1)毛利率:毛利率在行业中的位置,是否逐年在提升;
2)净利率:净利率在同类公司中高低,三项费用对净利的影响程度;
3)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是否逐年在提升,是否明显低于净利润甚至出现负数,是否提示有危险;
4)主营收入:是否呈现逐年提升,同比变化增幅如何;
5)净利润:是否呈现逐年提升,同比变化增幅如何;
6)ROE:高低如何,是否逐年提升。重点分析ROE提升的影响因素是那些:是净利润率提升、资产周转率提升还是债务杠杆的作用。
7)分红:历史分红情况如何,是否有高股息的传统,进而验证增长的真实性和管理层的诚信度;
4、公司存在的问题
重点分析公司可能未来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遇到的大概率危险。
5、未来看点
主要考察公司未来有哪些重大事项可能对公司的发展和盈利提升的重大机会;
6、安全边际
分析当前的PB、PE,预判未来增速情况,尝试判断安全边际。
问题七:如何深度分析一个行业的客户需求 1,首先要圈定明确的客户群只有明确的客户群才能让我们很好去研究2,学会用客户的语言来描绘产品3,学会理解客户的多重身份4,了解客户的价值观5,理解客户需求背后的深层次心理需求6,像客户一样体验,像客户一样感知他们的生活世界1)像客户一样看2)像客户一样用3)像客户一样想
我们利用百度指数工具来查询一下近期客户的需求,打开百度指数输入我们需要查询的关键词,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词有不同的指数,说明用户对于他们的搜索量的大小,也意味着我们排名的难易程度!
大家看“代理记账”这个词。整体指数为915,但是移动端的指数就占到了400,这说明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值得大家思考
再看需求图谱,对于不同的词延伸出来的客户需求也不同,但是这些又都是我们需要做的词,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布局?
也要看舆情洞察图,对于不同的长尾词延伸出来的客户需求
在看看客户群主要在哪些地方
问题八:如何去看和分析一个行业的前景与未来? 行业前景或喜或忧
由于国家总量调控政策的实施,以及防止新的重复建设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的落实,预计下半年,钢铁、煤炭、机械、石化等行业仍将平稳增长,但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下半年,房地产业可能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交通运输业、汽车工业也将保持较好增长态势。电子行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邮政通信服务业、电力、家电业、医药行业、旅游业将继续处于增幅回落态势,纺织业因出口前景不乐观,全年增长将不尽如人意。
钢铁下半年供需两旺的局面不会根本改变。但由于低水平的生产增长快于需求增长,将使价格逐步下降,全年钢铁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增长将低于产量、产值的增长幅度。
煤炭供求关系向偏紧方向发展,煤炭市场前景较好。预计全年煤炭产量将达到9.6亿吨,下半年煤炭库存继续下降,价格基本平稳。国内煤炭消费将达到9.3亿吨,出口保持强劲势头,全年出口将超过6500万吨。
机械下半年生产增速在15%左右。其中机床工具行业可望在质和量上都有大的进展。仪器仪表行业下半年增速减缓;电工电器、输变电设备需求态势较好;工程机械、石化通用机械、重型矿山机械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农机市场形势不容乐观。
石油石化预计全年国内市场成品油消费量1.16亿吨左右,达到年初确定目标的下限;全年原油加工量达到2.02亿吨左右,与上年基本持平,比年初目标减少约1300万吨。化工行业方面,受美国、日本、东南亚国家经济不景气的影响,纯碱、烧碱出口难度加大,加上国内严重供大于求,预计“两碱”市场还会进一步下滑。
汽车第三季度汽车市场将逐步回升,下半年汽车行业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预计全年汽车产量将在235万辆左右。
房地产预计三季度仍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建筑业将在平稳态势下运行,建筑行业的增加值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继续提高。
医药下半年增长势头特别是效益可能降低。今年预期目标是: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6%;商业销售额增长8%;出口增长15%。
问题九: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并且获取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 近几年美国公布的相关数据分析中,薪酬最高、最吃香的行业中便有IT业。IT产业日益崛起,技术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掌握,而往往最被看重的技能是:数据分析、风险管理、机器人技术、信息安全、网络技术。数据分析排名第一最受青睐。接收到这样的信号,一定有很多非专业人士也想成为数据分析师吧,如何速成数据分析师?下面的技能让你事半功倍。
技能一:理解数据库。
还以为要与文本数据打交道吗?答案是:NO!进入了这个领域,你会发现几乎一切都是用数据库来存储数据,如MySQL,Postgres,CouchDB,MongoDB,Cassandra等。理解数据库并且能熟练使用它,将是一个基础能力。
技能二:掌握数据整理、可视化和报表制作。
数据整理,是将原始数据转换成方便实用的格式,实用工具有DataWrangler和R。数据可视化,是创建和研究数据的视觉表现,实用工具有ggvis,D3,vega。数据报表是将数据分析和结果制作成报告。也是数据分析师的一个后续工作。这项技能是做数据分析师的主要技能。可以借助新型软件帮助自己迅速学会分析。如大数据魔镜―首款免费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工具可视化分析软件(“魔镜”)既可以满足企业需求,也可以适应个人需要,是进行数据分析的一个新型而精准的产品。
技能三:懂设计
说到能制作报表成果,就不得不说说图表的设计。在运用图表表达数据分析师的观点时,懂不懂设计直接影响到图形的选择、版式的设计、颜色的搭配等,只有掌握设计原则才能让结果一目了然。否则图表杂乱无章,数据分析内容不能良好地呈现出来,分析结果就不能有效地传达。
技能四:几项专业技能
统计学技能――统计学是数据分析的基础,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是数据分析师的基本功。从数据集、抽样到具体分析时的验证探索和预测都要用到统计学。
社会学技能――从社会化角度看,人有社会性,收群体心理的影响。数据分析师没有社会学基本技能,很难对市场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另外,最好还能懂得财务管理知识和心理学概况。这些都将会使你做数据分析的过程更容易。
技能五:提升个人能力。
有了产品可以将数据展示出来,还需要具备基本的分析师能力。首先,要了解模型背后的逻辑,不能单纯地在模型中看,而要放到整个项目的上下文中去看。要理解数据的信息,形成一个整体系统,这样才能够做好细节。另外,与数据打交道,细心和耐心也是必不可少的。
技能六:随时贴近数据文化
拥有了数据分析的基本能力,还怕不够专业?不如让自己的生活中充满数据分析的气氛吧!试着多去数据分析的论坛看看,多浏览大数据知识的网站,让自己无时无刻不在进步,还怕不能学会数据分析吗?
拥有这些技能,再去做数据分析,数据将在你手里变得更亲切,做数据分析也会更简单更便捷,速成数据分析师不再遥远。
问题十:如何进行产业分析 无论你的公司经营什么,都必须了解行业及其竞争状况。行业及竞争分析是对公司商业生态环境的重要层面做战略性的评估。行业之间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重大的区别:经济特点、竞争环境、未来的利润前景。行业经济特性的变化取决于下列各个因素:行业总需求量和市场成长率、技术变革的速度、该市场的地理边界(区域性的?全国范围的?)、买方和卖方的数量及规模、卖方的产品或服务是统一的还是具有高度差别化的?规模经济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到达购买者的分销渠道类型;行业之间的差别还体现在对下列各因素的竞争重视程度:价格、产品质量、性能特色、服务、广告和促销、新产品的革新,在某些行业中,价格竞争占统治地位;而在其它行业中,竞争的核心却可能集中在质量上,或集中在产品的性能上,或集中在品牌形象与声誉上。一个行业的经济特性和竞争环境以及它们的变化趋势往往决定了该行业未来的利润前景,对于那些毫无吸引力的行业,最好的公司也难获得满意的利润;相反,颇有吸引力的行业中,弱小的公司也可以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行业最主要的经济特性是什么? 因为行业之间在特征和结构方面有很大差别,所以行业及竞争分析必须首先从整体上把握行业中最主要的经济特性。l 市场规模:小市场一般吸引不了大的或新的竞争者;大市场常能引起公司的兴趣,因为它们希望在有吸引力的市场中建立稳固的竞争地位。l 竞争角逐的范围:市场是当地性的?区域性的还是全国范围的?l 市场增长速度:快速增长的市场会鼓励其它公司进入;增长缓慢的市场使市场竞争加剧,并使弱小的竞争者出局。l 行业在成长周期中目前所处的阶段:是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快速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停滞阶段还是衰退阶段?l 竞争厂家的数量及相对规模:行业是被众多的小公司所细分还是被几家大公司所垄断?l 购买者的数量及相对规模;l 在整个供应链中,向前整合或向后整合的程度如何?因为在完全整合、部分整合和非整合公司之间往往会产生竞争差异及成本差异;l 到达购买者的分销渠道种类;l 产品生产工艺革新和新产品技术变革的速度;l 竞争对手的产品服务是强差别化的、弱差别化的、同一的还是无差别化的?l 行业中的公司能否实现购、制造、运输、营销或广告等方面的规模经济?l 行业中的某些活动是不是有学习和经验效应方面的特色,从而导致单位成本会随累计产量的增长而降低?l 生产能力利用率的高低是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公司能否获得成本生产效率?因为生产过剩往往降低价格和利润率,而紧缺时则会提高价格和利润率。l 必要的以及进入和退出市场的难度:壁垒高往往可以保护现有公司的地位和利润,壁垒低则使得该行业易于被新进入者入侵。l 行业的盈利水平处于平均水平之上还是处于平均水平之下?高利润行业吸引新进入者,行业环境萧条往往会加速竞争者退出。 行业的竞争结构如何?各种竞争力量有多强大?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将行业中的竞争力量划分为五种。这是个非常有用的工具,你可以借助它系统地分析市场上主要的竞争压力,判断每一种竞争压力的强大程度。1.竞争厂商之间的竞争角逐:厂商之间的竞争是五种力量中最强大的。为了赢得市场地位和市场份额,他们通常不惜代价。在有些行业中,竞争的核心是价格;在有些行业中,价格竞争很弱,竞争的核心在于产品或服务的特色、新产品革新、质量和耐用度、保修、售后服务、品牌形象。竞争可能是友好的,也可能是你死我活的,这完全取决于行业中公司取威胁竞争对手盈利水平的行动频率和攻击性。一般而言,行业中的竞争厂商都善于在自己的产品上增加新的特色以提高对客户的吸引力,同时毫不松懈地挖掘其它竞争者的市场弱点。竞争厂商之间的竞争是一个动态的、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