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lng价格会超过油价吗为什么_未来LNG价格会超过油价吗
1.富可敌国的石油巨人——国际大石油公司
2.一个月涨了十万美元,LNG船运费再创新高,会不会突破100万美元呢?
3.富可敌国的石油巨人是指哪些石油公司?
4.油价下跌受益股有哪些?
(1)5.1 LNG应用及主要客户分析
5.1.1 LNG用于发电
LNG项目大部分的气量用于电厂的联合循环发电,LNG电厂与常规燃煤电厂相比,除了大大改善了环保状况之外,在占地和建设周期,调峰机动性等方面都显示了很大的优越性。建设投资相对较低,LNG电厂的单位千瓦造价约为国产脱硫煤电厂的89%,进口设备脱硫煤电厂的60%,核电厂的33%。
5.1.2 LNG用于城市燃气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近年来,LNG作为清洁能源现备受关注,天然气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仅为煤的50%和20%,污染为液化石油气的1/4,煤的1/800。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小城镇居民更希望能用洁净的能源,由于管道铺投资设费用大,LNG气化站具有比管道气更好的经济性,在中小城镇可用LNG气化站作为气源供居民使用,此外还可用于商业、事业单位的生活以及用户的暖等。
5.1.3 LNG作为工业燃料
天然气作为工业燃料主要用于锅炉和工业窑炉,与煤、燃料油、液化气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天然气作为工业燃料,环境效益明显。以燃烧后排放的CO2作为比较,如煤炭为100,则石油为83,而天然气仅为57,同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仅微量排放。通过热值和热效率换算,每立方米天然气大约可替代3.3公斤煤炭,1.5公斤重油和1.3公斤柴油。从价格角度考虑,对煤炭的可替代优势不强,对轻油替代优势比较强,而能否顶替重油则需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5.1.4 LNG作为汽车燃料
随着我国天然气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液化天然气的优良特性,液化天然气汽车正在成为研究热点。通过了解液化天然气汽车的发动机、燃料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原理,再回顾我国液化天然气汽车发展历史、应用现状,并且将LNG、CNG和汽油三种车用燃料进行比较,从而可以看出液化天然气汽车比CNGV和汽油汽车更加清洁、安全和经济。
5.2 LNG项目市场定位分析
市场开拓是哈纳斯LNG项目的基础,我国沿海特别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价格承受能力强的地区, 哈纳斯应以此类地区作为LNG项目的目标市场, 对LNG项目的市场地位和进度的确定应该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坚持替代能源有经济性的市场定位原则,即LNG只替代单位等热值价格比自身高的LPG、油制品、电、人工煤气, 以及禁燃煤地区的煤。
(2)大力开发居民、工商业团体用户(包括集中空调和热、电、冷联产用户)、特定的大工业用户、LNG 汽车、CNG 汽车等, 适当配置调峰燃气电厂的用气。
(3)用谨慎的市场开发策略。新市场的开发要经过普查→分类初选→优选→意向书和框架协议的程序。
(4)在输气管线没有覆盖的地区积极开拓槽车输送加卫星站汽化的市场, 大力扩展LNG的供气范围。即使在管线覆盖的地区, 也可以考虑用卫星站作为时调峰和管输盲区供气的手段。对市场竞争力最不确定的电厂用户, 要对其承受能力、上网电价、用气比例、实行差别气价的可能性和经济性等作详细分析。
(5)以有承受力和有经济性的用户用量作为市场容量, 以确定LNG 项目的目标市场。LNG市场价只要是原油等热值价格的折扣价, 就具有竞争力。因此,LNG市场定价的重点不仅是一定油价下的气价, 而更重要的是天然气价与原油价的折扣率, 在LNG的价格谈判中要争这个折扣率。
随着管道气的供应越来越充足,同时LNG也大量增加,LNG的下游市场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从过去传统的城市调峰和高产值工业的使用,逐步转换到了重点工业领域和车船用燃料,所以这两块市场的开发将会成为今后市场竞争的重点,尤其是车船燃料市场已经有好多公司键入,并且现在还处于节能减排的关键时期,部门的支持力度也比较大,所以这块市场的潜力巨大,应该引起哈纳斯足够重视。
5.3 LNG市场开发中的定价机制分析
完善定价机制,从井口气源到终端用户的整个LNG产业链的天然气定价是新型天然气市场发展最重要和最关键的因素,终端用户定价不但会影响销售量,而且对LNG产业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至关重要,因为从各种终端用户得到的收入将决定LNG项目市场定价的经济可行性。
LNG项目市场开发的成功取决于天然气对其他燃料的竞争力,LNG的定价基于竞争性燃料。在亚洲,日本是一个原油净进口国,每年进口油量基本稳定。所以日本将其石油进口到岸价格作为进口LNG的定价参照,这样也就造成了目前东亚地区LNG的定价与原油价格密不可分,因此亚洲的LNG价格高于世界其他地区。制定或指导价不能准确及时反映供需关系的变化,而且这种定价机制无法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做出长期的承诺,而LNG产业链的基础设施的开发却恰恰需要上述承诺。因此,天然气的定价政策应该把最终用户的支付意愿作为出发点。
19年以前,我国天然气定价用鼓励消费者的成本定价方式,而后用鼓励生产者的成本加成法。但这两种定价机制都未兼顾双方的利益,不能反映市场的供应和需求。完善天然气定价机制的主要措施有:一是放开对天然气生产开发企业的井口价管制,实行竞争谈判定价;二是加强对管输公司的成本核算,实行基于业绩的监管定价;三是打破对地方用气市场的垄断,扩大直供范围,实行监管与竞争定价。
目前,我国LNG下游市场的用户规模仍然很小,只有在LNG气源和下游市场最终用户之间订稳定的长期合同,才可能为大规模的上游开发、液化及运输等整个LNG产业链提供资金支持。气源供应商与LNG购买方之间、LNG购买方与最终用户之间签订“照付不议”合同是确保LNG产业链长期稳定发展而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制度保障。“照付不议”合同的核心是买方按照合同规定的天然气质量和双方约定的数量,不间断地购买卖方的产品,无特殊情况下买方不得随意终止或变更合同,只要卖方执行了“照供不误”,买方就要按照合同的不低于“照付不议”的量接收天然气,少接收的气量,要照付气费,留待次年提取(补提气),确保卖方的气源销售,降低卖方的大规模开、运输气源的市场风险,否则将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目前来看哈纳斯LNG项目运营初期市场客户会比较少,签订“照付不仪”能很大程度解决LNG销路问题。
5.4 针对不同的下游用户实行不同的定价策略
哈纳斯LNG项目要与下游用户签订“照付不议”合同。其市场定价以实现企业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有四个基本定价原则:成本核算原则、利用效率原则、替代对象价格决定承受能力的原则以及市场开拓导向原则。
根据中国今后一段时期LNG下游消费市场的需求曲线,可以把LNG的消费者划分为以下群体:联合循环电站用户,城市民用燃气用户,规模化的城市/工业园区分布式能源系统用户,炼油、石化等工业燃料用户,制氢和化工原料用户,车用燃料(LNG/CNG加气站)用户,车载罐箱运输的LNG所拓展的各种网外天然气用户。下面按照上述LNG的四个基本定价原则,分析对不同的LNG消费用户应取的定价策略。
5.4.1 联合循环电站用户
此类用户的特点是直接由LNG进行供气, 用气规模大而稳定, 在LNG项目初期, 承担着保证到厂的LNG能按照“照付不议”合同条款稳定消费的重要作用。但是此类用户主要用LNG替代低价的煤炭发电和水电, 竞争力不强, 对LNG 的价格承受能力较低, 因此, 应当使其享受尽可能的低价, 以LNG项目保本为底线。
但是, 目前中国天然气与煤的等热值比价已经达到了2.5~3.0的高位, 我国不可能发展大规模的天然气发电, 所以天然气发电只能在LNG项目启动初期占下游用户的较大比例,发挥市场先驱作用。如果仅仅依靠低价售气给发电用户,LNG项目是难以回收投资成本的。此外,天然气电厂一般只能作为调峰电站,受电网负荷和需求变化的限制较大。随着LNG项目下游市场的逐步开拓,发电用气所占的比例将逐步缩小,这也是全球发展趋势。
5.4.2 城市民用燃气用户
此类用户主要是城市居民、旅店、餐馆等商业用户,天然气主要用于炊事、洗浴供热。其主要特点: 一是城市燃气公司大多已经拥有了一定规模的用户,LNG的消费量相对较小,不可能成为市场开拓的主力;二是用户十分分散,要求天然气输送管道逐级降压、调配,因此燃气公司的投资折旧和管理财务成本较高;三是天然气用于低温加热,属于高能低用,利用效率较低;四是在没有管网的城市,天然气主要替代昂贵的LPG,用户的价格承受能力较强。这些特点都决定了城市民(商)用燃气用户价格宜较高,这部分用户是项目早期的主要市场之一,也是投资回收的主要来源。
5.4.3 规模化的城市/工业园区分布式能源系统用户
分布式能源系统(DES)是在有限区域内用冷热电三联供(Combined Cold Heat and Power, CCHP)技术,通过管网和电缆向用户同时提供电力、蒸汽、热水和空调用冷冻水服务的综合能源供应系统,所以总称“冷热电联供,DES/CCHP”。分布式能源有两大优势:一是天然气发电后余热梯级利用,将蒸汽和热水直接供给用户,可以使能源利用效率高达70%~90%,并降低发电成本,使LNG的经济性大大提高。二是发电在10kV电压下就地直供,可避免升降压和远程传输的设备投资,降低电力损失以及运营费用,降低终端供电成本,因而是效率最高的天然气能源利用途径。
适合于在中国推广应用的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能源系统(DES/CCHP)分为满足城市商住建筑群用能需求,满足工业和工业园区对电、蒸汽、热水和冷负荷需求两大类。这两类用户将是天然气下游市场的最大用户。因为相对于现有的城市以电为主的能源供应系统,相对于现有的电、热(蒸汽)和冷分别转换和供应的工业能源系统,DES/CCHP替代的是电或低效率利用的天然气或重油,因其高效和直供而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此外,具有一定规模的DES/CCHP用户,直接从高压干线管道引进天然气,因而供气成本较低,这也为低价销售天然气创造了条件。
就这类用户而言, 供气成本低, 能源利用效率高, 是LNG项目的最大市场。通过扩大这个市场, 可尽快提高LNG的消费量, 降低“照付不议”合同条款对买方的风险。因此, 对这类用户应当实行“薄利多销”的原则, 给予尽可能优惠的燃气价格。
5.4.4 炼油石化企业用户
炼油石化企业等工业用户,将天然气作为制氢原料和燃料,所替代的是目前市场上价格较高的轻烃或重油,这有利于的节约、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有利于减少对国际原油的过度依赖。所以,对这类用户应实行较低价格,鼓励其大量用天然气。
5.4.5 车用燃料(LNG/CNG加气站) 用户
此类用户以LNG或CNG替代大量柴油和部分汽油,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由于汽柴油的价格远高于LNG的价格,所以这类用户对 LNG价格的承受能力很强。不过,按照广义的成本计价原则,还必须考虑到LNG车辆(LNGV)的开发需要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做支撑,包括购置LNG发动机(或改装CNG发动机),加装LNG/CNG燃料箱,建设加气站,投资车载罐箱运输公司车队等等。因此,LNG项目公司或燃气公司制定LNG燃料售价,必须给罐箱运输公司、加气站、汽车改装业主等留下合理的投资回收和利润空间,不可以随意抬高价格。
富可敌国的石油巨人——国际大石油公司
沈阳车用燃气价格和油价联动吗油价调整最新消息:沈阳92号、95号汽油今日价格-手机闽南网
对于后市,分析师认为,国际原油与国内汽、柴油批发价格联动性正在减弱。零售价即将兑现小幅上调,近期原油受美联储加息及OPEC减产等消息影响,或呈现先抑后扬走势运行,消息面或维持温和向好...
闽南网2022-11-08
沈阳民用气价调为3.16元 建立天然气价格联动机制|听证会|燃气|气源_网易新闻
沈阳民用气价调为3.16元 建立天然气价格联动机制,天然气,气价,听证会,燃气,气源
手机网易网2022-04-28
沈车用燃气价格下调0.5元 油气将价格联动-国际燃气网
沈车用燃气价格下调0.5元 油气将价格联动,下调价格:3.7元/升降至3.2元/升 下调原因:油价下降 气站较远 2月11日,记者从沈阳市物价局了解到,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降低成品油价格的通知》...
国际燃气网
其他人还搜了
沈阳油价 今日价格
沈阳燃气价格
车用燃气价格
沈阳市燃气价格是多少钱一个字
沈阳民用燃气价格
沈阳居民燃气价格
2018年车用燃气价格
车用燃气会降价吗
中国投资协会
同时改进天然气价格管理办法,理顺车用天然气与成品油之间比价关系。油价:与国际市场走势相一致 国家发改委有关方面负责人在接受访时,针对此次成品油价格下调时机解释说,国内油价主要是...
中国投资协会2021-10-25
我市启动城区车用天然气价格与出租汽车燃油附加费联动机制今起乘坐出租车要多付1元钱
记者昨日从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获悉,由于我市车用天然气价格上涨,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联合下发文件,10月20日0时启动市城区车用天然气价格与出租汽车燃油附加费联动机制,对出租汽车乘客...
焦作网
石家庄启动车用天然气价格与客运出租车燃料附加费联动机制-今日头条
291号)要求,决定启动车用天燃气价格和客运出租车燃料附加费联动机制,具体内容如下: 一、自今日(5月20日)起,市区客运出租车计程计价设备上每乘次加收0.5元燃料附加费,此次加收燃料附加费...
今日头条2022-05-20
石家庄市启动车用天然气价格与客运出租车燃料附加费联动机制
291号)要求,决定启动车用天燃气价格和客运出租车燃料附加费联动机制,具体内容如下: 一、自今日(5月20日)起,市区客运出租车计程计价设备上每乘次加收0.5元燃料附加费,此次加收燃料附加费不...
百家号2022-05-20
石家庄市启动车用天然气价格与客运出租车燃料附加费联动机制
291号)要求,决定启动车用天燃气价格和客运出租车燃料附加费联动机制,具体内容如下: 一、自今日(5月20日)起,市区客运出租车计程计价设备上每乘次加收0.5元燃料附加费,此次加收燃料附加费...
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2022-05-20
燃油补贴政策芝士回答
甘肃省物价部门也表示,甘肃将暂不启动油价、运价联动机制,车票价格不作调整。民用天然气价格包括学校食堂用气价格也不作调整。安徽省财政近日增加安排3400多万元的成品油价格调整财政补贴,对...
芝士回答
车用LNG全国首次实行油气价格联动-国际燃气网
LNG加气站是专为LNG燃气汽车加气的专用加气站,可分成标准式加气站、撬装式加气站。相较标准式加气站,撬装式加气站具有工艺流程简单、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据某资讯了解,撬装式加气站单就设备...
国际燃气网
相关搜索
2016沈阳燃气价格
2019车用燃气价格
2019沈阳燃气价格
2017沈阳燃气价格
一个月涨了十万美元,LNG船运费再创新高,会不会突破100万美元呢?
所谓“国际大石油公司”就是指那些依靠私人资本创建和经营的跨国石油公司。提起国际大石油公司,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们庞大的经营规模、横跨全球的业务范围、卓越的盈利能力和在世界石油市场上的巨大影响力。在2006年度《财富》全球500强排名中,前十位中石油公司就占据了五位。埃克森美孚位居世界500强榜首,361亿美元的高额利润使其成为全球500强有史以来最赚钱的公司(每天为它带来近1亿美元的进项),3399.3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使这个老牌石油大亨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富可敌国。埃克森美孚的石油和天然气日产量几乎是科威特的两倍,公司在全球六个大洲均拥有能源储备,油气储量超过了全世界任何一家非性质的公司。位居前十名的其他几家大石油公司还包括雪佛龙德士古、康菲、壳牌和BP,这些石油巨头同样也赢得了举世关注的目光。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发展史可以折射出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历史。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都有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直接参与。在不同历史阶段,它们的角色都是举足轻重的。
(1)国际大石油公司的产生与发展。
洛克菲勒是最早的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缔造者,也是国际大石油公司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建者。当年他一手创建的标准石油公司,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将原油产量由1889年的占全美总产量16%迅速提升至26%,在美国加工和销售的市场份额高达75%~80%。此外,它还带动了石油工业国际化业务的发展,迅速在全球各地设立了分公司,逐渐取得了在美国和世界石油市场上的霸主地位。它还开创了石油公司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的业务模式,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和风险。如果公司在上游勘探开发业务中亏损,则可以在下游炼油和销售业务中找到平衡。但这个石油帝国的寿命不长,因为被指控“垄断和暴利”,1911年美国以反托拉斯法迫使标准石油集团解体,将其所属的92家公司改组成在法律上独立的20个公司集团,“大厦”坍塌后,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等石油公司得以幸存下来,这也是今天几大石油巨头的前身。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以美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飞速发展以及战事的需要极大地刺激了对石油的需求,推动了石油生产。垄断美国石油市场的五家上下游一体化的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德士古、海湾和雪佛龙也正是在这一阶段发展起来的。从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前的相当长时间里,它们与英国的BP和英荷壳牌构成了世界石油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七姊妹”,凭借在中东获得租借地石油开发特许权而发了大财,垄断了世界石油市场。
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造成了依赖石油的西方世界的恐慌,石油“七姊妹”也遭受重创,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国际大石油公司开始对自身发展模式和如何增强竞争能力进行思考,并开始新的实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石油领域不断发生大规模的兼并与联合。19年之前,这些较大规模的兼并与联合多数发生在下游业务(炼制和销售)和天然气业务(包括天然气发电)领域,并且很多只是公司部分业务之间的联合。1998年后,面对低油价的冲击,更多的石油公司卷入了兼并联合的浪潮,希望通过从外部进行的资产重组,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降低成本,共同抵御和降低风险,石油公司的兼并与联合演变成为以大型石油公司横向整体合并为主要特点的兼并与联合狂潮,并直接导致超级国际石油公司的形成。
世纪之交以国际大石油公司为主导的新一轮兼并浪潮,是面对石油业激烈竞争环境所进行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洗牌。尘埃落定之后,埃克森美孚、英荷壳牌集团、BP、道达尔、雪佛龙德士古共同组成了石油业内的超级巨无霸方阵。这次兼并与联合狂潮强化了国际石油公司的实力和地位,同时也重新调整了当今石油工业的主体布局。
(2)新世纪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发展趋势。
起于1998年的大规模石油公司并购和结构调整,国际大石油公司基本完成了以扩大资产规模和强化竞争实力为目标的任务。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际油价走高的有利形势下,它们在继续优化调整资产组合的同时,普遍将营造长期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的战略重点,进入了一个为长期增长而投资的新阶段。国际大石油公司在经营战略和竞争策略方面所做的战略调整,体现出一些全新的特点。这些战略调整,将对国际大石油公司的中远期业绩表现乃至世界石油工业的竞争和发展态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这些新动向包括:一是实施战略转移,立足于长期可持续发展,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营造下一代核心资产;二是进行资产组合的优化,一方面通过补缺性的收购,弥补在关键发展领域的资产组合缺陷,另一方面择机处置边际资产,优化老油区投资,缓解近期内的成本上升和投资回报下降的问题;三是积极介入天然气合成油(GTL)、油砂和重油等非常规石油领域,重新重视勘探,立足更长远的发展,构建在新的关键领域的竞争优势。
举措之一:为长期增长投资,营造下一代核心资产。
在主要产区的战略接替上,国际大石油公司主要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新的油气发现项目为重点,表现出四个主要的战略方向,即主要把西非和墨西哥湾深水区、俄罗斯、实行开放政策的OPEC国家和LNG业务领域作为今后重要的新产量增长源。
如BP公司,已将其战略重点转向新的五大利润中心,即墨西哥湾(深水区)、特立尼达(天然气)、阿塞拜疆(环里海石油)、安哥拉(深水区)和俄罗斯(TNK-BP)。公司现有利润中心目前的产量为1.15亿吨,预计将以年均3%的速度递减;而新利润中心目前的产量是5000万吨,预计将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到2008年,产量将达到1亿吨。由于新利润中心的勘探开发成本和操作成本(分别为每桶油当量4美元和2.4美元)均低于现有生产区(发现开发成本为6~7.5美元/桶油当量,操作成本约为5美元/桶油当量),因而新利润中心产量的增长和资本支出的下降,将有助于提高BP的整体投资回报水平。
凭借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以及多年来在国的影响力,国际大石油公司在上述关键领域占据了有利的竞争地位,这将能够支撑其全球油气储量的可持续接替。根据高盛公司对20世纪90年代以前发现、目前正在开发中的储量在5亿桶油当量以上的50个大油气开发项目的统计分析,国际大石油公司在其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它们在50个大项目中占据了45%的储量。其中BP、埃克森美孚、道达尔、荷兰壳牌、雪佛龙德士古和埃尼公司等大公司占据了50个大项目预计净现值的90%。
埃克森美孚西非、墨西哥湾、中东(卡塔尔LNG)和里海,预期2006年在西非深水区新增产量将达5.5亿桶,占公司总产量的比重将从目前的8%上升到18%,在OPEC国家中的产量比重将由14%上升到18%荷兰壳牌西非(尼日利亚)、俄罗斯(萨哈林天然气)、加拿大油砂业务,预期2006年西非可新增产量4.6亿桶道达尔西非、中东、委内瑞拉和俄罗斯。预期2006年西非深水区可新增产量37万桶油当量/日,占总产量的13%,中东产量占公司总产量的比重将从2001年的23%上升到33%雪佛龙德士古墨西哥湾、西非(尼日利亚)和里海(哈萨克斯坦),预期西非深水区2006年可新增产量30万桶油当量/日,占公司总产量的比重将从2001年的13%上升到18%
2006年后几家国际大石油公司新增油气储产量的主要来源
大石油公司这种接替产量的来源分布结构,使其进入了一个高投资密集度的发展时期。由于新区项目多数为资本密集的勘探和开发项目,因此,预计未来几年中,大石油公司30%~40%的投资支出将用在深水区生产设施、管道或LNG上游和终端设施以及非常规石油开发设施项目的建设上。
基础设施投资的快速增长,将导致石油公司折旧、折耗和摊销费用增加,对公司近期内的投资回报产生较大的压力。不过,为实现长期持续的增长,这是必须的。除了可预期的储量收获外,大石油公司还可以以此为自己创造新的战略性油气资产基础和市场基础,同时,这对于全球石油工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预计2001—2010年,全球投入新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将达到约3430亿美元(含伊拉克重建),并可从中获得储量2000 亿桶油当量。正因如此,新一轮大规模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被视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石油工业的另一重大转折、一个大石油公司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机遇。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多数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跨国项目,不仅要求参与者有更为雄厚的资金技术实力,更要求其有丰富的商务技巧和广泛的行业影响力,因而在新的发展趋势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仍将是国际石油巨头。
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相应储量增长潜力
举措之二:优化资产组合,调整盈利资产序列。
2000年以来,为了提高回报率,大石油公司一直在降低老油区的资产比重(比如在美国和北海即是如此),同时,也择机出售战略不匹配的国际资产,以围绕其大型生产基础设施实现规模经济。2000—2003年,仅BP的资产处置收益就达到250亿美元。与资产处置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国际大石油公司在老油区的策略。在美国,目前多数公司取收获老油田现金的策略(即只收取现金收入,减少或不进行再投资),并择机出售资产。
举措之三:立足长远,抢占非常规石油业务发展先机。
随着世界大型常规油气发现及开发机会的日益减少,国际大石油公司开始将更长远的发展目标转向非常规石油上来。除了将LNG、GTL作为天然气储量商业化的有效方式外,国际大石油公司也越来越重视加拿大油砂、委内瑞拉重油等项目机会。
(据IEA,PetroleumEconomist,TDNewcrest)类别2000年2005年2010年2010年比2000年增长,%液化天然气(LNG)(万桶油当量/日)236.0350.0600.0154天然气合成油(GTL)(万桶油当量/日)3.83.8100.02531油砂合成油(万桶油当量/日)38.0142.0148.0290超重油(万桶油当量/日)77.087.5110.043非常规石油总计(万桶油当量/日)354.8583.3958.0170
世界非常规石油生产前景
近年来,受天然气价格上升、LNG供应成本下降以及国推动天然气商业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全球液化天然气的生产和贸易日趋活跃,正在成为世界油气工业的一个新的热点。预计全球25%~35%的天然气储量最终需通过LNG来实现商业化。预计到2008年,全球在天然气储量开发和LNG设施方面的投资将达到1500亿美元。因此,国际大石油公司十分看好未来LNG的发展,并纷纷抢占LNG领域的制高点。近两年来,国际大石油公司参与的LNG现有项目扩建、在建和拟建新项目就超过了30个,预计到2010年全球LNG年生产能力将达到3亿吨。LNG 项目开发不仅成为国际大石油公司商业化其天然气储量的关键,而且也将成为公司盈利的重要来源。因成本下降和项目寿命期长,目前LNG项目的投资回报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项目,甚至高于上游勘探开发项目的平均水平。如果将上游的生产加上液化、船运和再气化资产组成独立的LNG业务的话,预计到2010年,这一业务在国际大石油公司运用资本中的比例可达到5%~10%,成为勘探生产、炼油、化工之外的第四大业务,其重要性甚至可能超过化工产品业务。
GTL 是一项将天然气转化为极清洁的炼制产品的技术,尽管这一技术的出现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但受项目经济性的限制,一直以来除了在南非以外,投资很少。近年来,随着技术的突破,GTL项目的经济性显著提高,加上国为开发“困气”(因缺乏当地消费市场而难以经济开发的天然气储量,只有通过LNG或GTL方式开发)提供优惠的财税条款,GTL项目开始真正被国和国际大石油公司看好。目前全球的“困气”量至少在2500万亿立方英尺,约占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25%。随着全球对于炼制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预计将从目前的2500万桶/日增长到2010年的2800万桶/日),特别是环境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GTL将因其可用作炼厂提高柴油质量的原料等特点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壳牌已与卡塔尔石油公司签订了意向书,到2009年建成投产14万桶/日的GTL生产厂,埃克森美孚也与卡塔尔石油公司签订了于2011年建成产能为15.4万桶/日的GTL项目的意向书。预计今后10年,这些公司将在GTL项目上投资330亿美元,实现产量75万桶/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埃克森美孚早在20年前就已经积极开发GTL技术,其专有技术C-21的开发耗资6亿美元,持有约3500项相关的国际和美国专利。
近年来在旨在减少沥青矿开和加工过程中燃气和蒸汽消耗方面的技术进步,使得油砂开发项目的经济性得到显著提高,项目开发进展明显加快。据加拿大权威机构分析,预计2004—2010年加拿大油砂合成油的产量将增长到148万桶/日。尽管目前仍存在着加拿大环境法规限制的不确定因素,但随着原油价格的上升,加拿大油砂项目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石油公司的关注。
委内瑞拉的超重油项目也正在引起更多的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兴趣。尽管委内瑞拉的财税合同条款比较苛刻(所得为51%),雪佛龙德士古和荷兰壳牌公司仍十分关注60亿~70亿美元的新项目机会,道达尔公司也正在谈判扩大其Sincor项目的产能。
举措之四:重新重视勘探。
受1998—1999年国际油价下跌的影响,国际石油公司的勘探支出下降了27%,这一趋势持续到2003年。据行业咨询机构伍德麦肯锡的研究,2003年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国家(简称OECD)大石油公司的勘探支出是8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了4%,BP和雪佛龙德士古更是分别下降了25%和15%。由于勘探支出的下降,OECD大石油公司在2001—2003年的勘探共获得72亿桶储量,与1996—1998年89亿桶的储量发现相比下降了20%,平均有机储量接替率为75%。
除了受低油价影响外,国际大石油公司勘探投资下降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它们将投资重点集中在低风险的探明储量的开发上,进而开发资本支出排挤了勘探资金。同时,技术进步也为深水区油气的开发创造了条件,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开发项目机会增多,需要大量投资基础设施以实现这些储量的商业化。
在勘探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出现多年之后,国际大石油公司目前已开始重视新前景区的勘探。2003年雪佛龙、雷普索尔、壳牌和道达尔均增加了勘探区块面积,涉足的国家也增加了。
举措之五:开拓新的并购热点,俄罗斯上游权益成为主要关注点。
以公司并购、资产重组和战略联盟为主要内容的资本运营活动,历来是国际大石油公司经营和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是其实现规模扩展、优化配置和实现价值最大化等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1998年以来的巨型并购活动,国际大石油公司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在全球范围内强化关键资产规模、实现协同效应和降低成本的任务。巨型并购后,国际大石油公司进行公司和资产并购交易的动机开始向弥补公司资产组合缺陷和实现资产最优配置转变,并购的主要目标也开始转向那些规模较大、资产的战略匹配性较好的中型石油公司。
尽管俄罗斯的油气行业投资环境仍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但其丰富的未开发储量一直吸引着西方大石油公司。由于俄罗斯的产品分成合同(PSAs)立法不健全,审批过程冗长,加上俄罗斯目前的生产重点仍以现有开发项目为主,对外国石油资本的依赖程度较低,而且俄本土石油公司抵制PSAs,因此,国际大石油公司通过PSAs合同进入俄罗斯的难度很大。BP公司取了放弃产量分成协议途径的投资战略,收购TNK-BP公司50%的股份,通过股权参与的方式,迅速在俄罗斯石油项目中获得了规模优势。
另外,因多数国际大石油公司仍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资本投资密集期,为降低成本、改善投资回报,也不排除出现大型公司间合并的可能性。在本轮高油价周期中,大石油公司的现金流充裕,而股价大都没有随国际油价同步同幅上升。因而从公司收购者的角度来看,目前目标公司现金充裕但股价便宜,未必不是进行交易的有利时机。
当今世界石油工业正在全面经历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竞争更激烈,风险更大,更需要跨国石油公司对外界变化做出积极反应的时代。着眼于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投资项目,优化公司资产组合,加强对石油包括非常规石油的控制和开发无疑是这些国际石油公司做出的有利战略选择。
富可敌国的石油巨人是指哪些石油公司?
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成本再次上升。根据油价和的数据,大西洋盆地的液化天然气船租费上涨至每天39.75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上涨342%,创历史新高。大西洋盆地液化天然气船的租船费约为每天30万美元,在过去一个月上涨了10万美元。欧盟大约40%的天然气是通过管道从俄罗斯进口的。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国家对俄罗斯实施能源制裁,转而从其他地区进口液化天然气以弥补短缺。根据国际能源署最新的天然气市场季度报告,今年前8个月,欧盟的液化天然气进口量较去年同期激增65%。
美国和卡塔尔是欧洲最大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国。大部分天然气供应被锁定,因为卡塔尔已经与亚洲其他国家签订了长期供应合同。短期内,欧盟将不得不依赖美国天然气进口,这意味着跨大西洋海运液化天然气量将激增。根据金融数据公司Refinitiv的数据,9月份,美国70%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到欧洲,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需求的爆炸性增长也促使船东加紧订购液化天然气船。新的超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全球订单目前占现有新订单的40%以上。
根据能源咨询公司Rystad Energy的数据,欧洲和亚洲对美国货物的强劲需求使液化天然气运输业受益,大西洋地区70%的液化天然气货物运往欧洲,高于一年前的38%。俄罗斯天然气占欧洲天然气进口的45%,其中大部分是通过管道进口的,考虑到欧洲明年可能不再需要俄罗斯的天然气,欧洲正争相为明年额外购1400亿立方米天然气,这一缺口相当于全球天然气交易的14%和液化天然气市场的27%。为了取代俄罗斯的能源供应,船只必须从更远的地方将液化天然气、柴油和原油运输到欧洲,这导致了更长的使用时间、更长的返回时间和延误的运输服务,进而推高了全球运费。
油价下跌受益股有哪些?
所谓“国际大石油公司”就是指那些依靠私人资本创建和经营的跨国石油公司。提起国际大石油公司,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们庞大的经营规模、横跨全球的业务范围、卓越的盈利能力和在世界石油市场上的巨大影响力。在2006年度《财富》全球500强排名中,前十位中石油公司就占据了五位。埃克森美孚位居世界500强榜首,361亿美元的高额利润使其成为全球500强有史以来最赚钱的公司(每天为它带来近1亿美元的进项),3399.3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使这个老牌石油大亨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富可敌国。埃克森美孚的石油和天然气日产量几乎是科威特的两倍,公司在全球六个大洲均拥有能源储备,油气储量超过了全世界任何一家非性质的公司。位居前十名的其他几家大石油公司还包括雪佛龙德士古、康菲、壳牌和BP,这些石油巨头同样也赢得了举世关注的目光。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发展史可以折射出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历史。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都有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直接参与。在不同历史阶段,它们的角色都是举足轻重的。
(1)国际大石油公司的产生与发展。
洛克菲勒是最早的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缔造者,也是国际大石油公司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建者。当年他一手创建的标准石油公司,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将原油产量由1889年的占全美总产量16%迅速提升至26%,在美国加工和销售的市场份额高达75%~80%。此外,它还带动了石油工业国际化业务的发展,迅速在全球各地设立了分公司,逐渐取得了在美国和世界石油市场上的霸主地位。它还开创了石油公司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的业务模式,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和风险。如果公司在上游勘探开发业务中亏损,则可以在下游炼油和销售业务中找到平衡。但这个石油帝国的寿命不长,因为被指控“垄断和暴利”,1911年美国以反托拉斯法迫使标准石油集团解体,将其所属的92家公司改组成在法律上独立的20个公司集团,“大厦”坍塌后,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等石油公司得以幸存下来,这也是今天几大石油巨头的前身。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以美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飞速发展以及战事的需要极大地刺激了对石油的需求,推动了石油生产。垄断美国石油市场的五家上下游一体化的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德士古、海湾和雪佛龙也正是在这一阶段发展起来的。从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前的相当长时间里,它们与英国的BP和英荷壳牌构成了世界石油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七姊妹”,凭借在中东获得租借地石油开发特许权而发了大财,垄断了世界石油市场。
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造成了依赖石油的西方世界的恐慌,石油“七姊妹”也遭受重创,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国际大石油公司开始对自身发展模式和如何增强竞争能力进行思考,并开始新的实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石油领域不断发生大规模的兼并与联合。19年之前,这些较大规模的兼并与联合多数发生在下游业务(炼制和销售)和天然气业务(包括天然气发电)领域,并且很多只是公司部分业务之间的联合。1998年后,面对低油价的冲击,更多的石油公司卷入了兼并联合的浪潮,希望通过从外部进行的资产重组,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降低成本,共同抵御和降低风险,石油公司的兼并与联合演变成为以大型石油公司横向整体合并为主要特点的兼并与联合狂潮,并直接导致超级国际石油公司的形成。
世纪之交以国际大石油公司为主导的新一轮兼并浪潮,是面对石油业激烈竞争环境所进行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洗牌。尘埃落定之后,埃克森美孚、英荷壳牌集团、BP、道达尔、雪佛龙德士古共同组成了石油业内的超级巨无霸方阵。这次兼并与联合狂潮强化了国际石油公司的实力和地位,同时也重新调整了当今石油工业的主体布局。
(2)新世纪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发展趋势。
起于1998年的大规模石油公司并购和结构调整,国际大石油公司基本完成了以扩大资产规模和强化竞争实力为目标的任务。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际油价走高的有利形势下,它们在继续优化调整资产组合的同时,普遍将营造长期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的战略重点,进入了一个为长期增长而投资的新阶段。国际大石油公司在经营战略和竞争策略方面所做的战略调整,体现出一些全新的特点。这些战略调整,将对国际大石油公司的中远期业绩表现乃至世界石油工业的竞争和发展态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这些新动向包括:一是实施战略转移,立足于长期可持续发展,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营造下一代核心资产;二是进行资产组合的优化,一方面通过补缺性的收购,弥补在关键发展领域的资产组合缺陷,另一方面择机处置边际资产,优化老油区投资,缓解近期内的成本上升和投资回报下降的问题;三是积极介入天然气合成油(GTL)、油砂和重油等非常规石油领域,重新重视勘探,立足更长远的发展,构建在新的关键领域的竞争优势。
举措之一:为长期增长投资,营造下一代核心资产。
在主要产区的战略接替上,国际大石油公司主要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新的油气发现项目为重点,表现出四个主要的战略方向,即主要把西非和墨西哥湾深水区、俄罗斯、实行开放政策的OPEC国家和LNG业务领域作为今后重要的新产量增长源。
如BP公司,已将其战略重点转向新的五大利润中心,即墨西哥湾(深水区)、特立尼达(天然气)、阿塞拜疆(环里海石油)、安哥拉(深水区)和俄罗斯(TNK-BP)。公司现有利润中心目前的产量为1.15亿吨,预计将以年均3%的速度递减;而新利润中心目前的产量是5000万吨,预计将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到2008年,产量将达到1亿吨。由于新利润中心的勘探开发成本和操作成本(分别为每桶油当量4美元和2.4美元)均低于现有生产区(发现开发成本为6~7.5美元/桶油当量,操作成本约为5美元/桶油当量),因而新利润中心产量的增长和资本支出的下降,将有助于提高BP的整体投资回报水平。
凭借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以及多年来在国的影响力,国际大石油公司在上述关键领域占据了有利的竞争地位,这将能够支撑其全球油气储量的可持续接替。根据高盛公司对20世纪90年代以前发现、目前正在开发中的储量在5亿桶油当量以上的50个大油气开发项目的统计分析,国际大石油公司在其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它们在50个大项目中占据了45%的储量。其中BP、埃克森美孚、道达尔、荷兰壳牌、雪佛龙德士古和埃尼公司等大公司占据了50个大项目预计净现值的90%。
埃克森美孚西非、墨西哥湾、中东(卡塔尔LNG)和里海,预期2006年在西非深水区新增产量将达5.5亿桶,占公司总产量的比重将从目前的8%上升到18%,在OPEC国家中的产量比重将由14%上升到18%荷兰壳牌西非(尼日利亚)、俄罗斯(萨哈林天然气)、加拿大油砂业务,预期2006年西非可新增产量4.6亿桶道达尔西非、中东、委内瑞拉和俄罗斯。预期2006年西非深水区可新增产量37万桶油当量/日,占总产量的13%,中东产量占公司总产量的比重将从2001年的23%上升到33%雪佛龙德士古墨西哥湾、西非(尼日利亚)和里海(哈萨克斯坦),预期西非深水区2006年可新增产量30万桶油当量/日,占公司总产量的比重将从2001年的13%上升到18%
2006年后几家国际大石油公司新增油气储产量的主要来源大石油公司这种接替产量的来源分布结构,使其进入了一个高投资密集度的发展时期。由于新区项目多数为资本密集的勘探和开发项目,因此,预计未来几年中,大石油公司30%~40%的投资支出将用在深水区生产设施、管道或LNG上游和终端设施以及非常规石油开发设施项目的建设上。
基础设施投资的快速增长,将导致石油公司折旧、折耗和摊销费用增加,对公司近期内的投资回报产生较大的压力。不过,为实现长期持续的增长,这是必须的。除了可预期的储量收获外,大石油公司还可以以此为自己创造新的战略性油气资产基础和市场基础,同时,这对于全球石油工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预计2001—2010年,全球投入新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将达到约3430亿美元(含伊拉克重建),并可从中获得储量2000 亿桶油当量。正因如此,新一轮大规模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被视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石油工业的另一重大转折、一个大石油公司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机遇。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多数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跨国项目,不仅要求参与者有更为雄厚的资金技术实力,更要求其有丰富的商务技巧和广泛的行业影响力,因而在新的发展趋势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仍将是国际石油巨头。
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相应储量增长潜力举措之二:优化资产组合,调整盈利资产序列。
2000年以来,为了提高回报率,大石油公司一直在降低老油区的资产比重(比如在美国和北海即是如此),同时,也择机出售战略不匹配的国际资产,以围绕其大型生产基础设施实现规模经济。2000—2003年,仅BP的资产处置收益就达到250亿美元。与资产处置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国际大石油公司在老油区的策略。在美国,目前多数公司取收获老油田现金的策略(即只收取现金收入,减少或不进行再投资),并择机出售资产。
举措之三:立足长远,抢占非常规石油业务发展先机。
随着世界大型常规油气发现及开发机会的日益减少,国际大石油公司开始将更长远的发展目标转向非常规石油上来。除了将LNG、GTL作为天然气储量商业化的有效方式外,国际大石油公司也越来越重视加拿大油砂、委内瑞拉重油等项目机会。
(据IEA,PetroleumEconomist,TDNewcrest)类别2000年2005年2010年2010年比2000年增长,%液化天然气(LNG)(万桶油当量/日)236.0350.0600.0154天然气合成油(GTL)(万桶油当量/日)3.83.8100.02531油砂合成油(万桶油当量/日)38.0142.0148.0290超重油(万桶油当量/日)77.087.5110.043非常规石油总计(万桶油当量/日)354.8583.3958.0170
世界非常规石油生产前景近年来,受天然气价格上升、LNG供应成本下降以及国推动天然气商业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全球液化天然气的生产和贸易日趋活跃,正在成为世界油气工业的一个新的热点。预计全球25%~35%的天然气储量最终需通过LNG来实现商业化。预计到2008年,全球在天然气储量开发和LNG设施方面的投资将达到1500亿美元。因此,国际大石油公司十分看好未来LNG的发展,并纷纷抢占LNG领域的制高点。近两年来,国际大石油公司参与的LNG现有项目扩建、在建和拟建新项目就超过了30个,预计到2010年全球LNG年生产能力将达到3亿吨。LNG 项目开发不仅成为国际大石油公司商业化其天然气储量的关键,而且也将成为公司盈利的重要来源。因成本下降和项目寿命期长,目前LNG项目的投资回报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项目,甚至高于上游勘探开发项目的平均水平。如果将上游的生产加上液化、船运和再气化资产组成独立的LNG业务的话,预计到2010年,这一业务在国际大石油公司运用资本中的比例可达到5%~10%,成为勘探生产、炼油、化工之外的第四大业务,其重要性甚至可能超过化工产品业务。
GTL 是一项将天然气转化为极清洁的炼制产品的技术,尽管这一技术的出现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但受项目经济性的限制,一直以来除了在南非以外,投资很少。近年来,随着技术的突破,GTL项目的经济性显著提高,加上国为开发“困气”(因缺乏当地消费市场而难以经济开发的天然气储量,只有通过LNG或GTL方式开发)提供优惠的财税条款,GTL项目开始真正被国和国际大石油公司看好。目前全球的“困气”量至少在2500万亿立方英尺,约占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25%。随着全球对于炼制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预计将从目前的2500万桶/日增长到2010年的2800万桶/日),特别是环境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GTL将因其可用作炼厂提高柴油质量的原料等特点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壳牌已与卡塔尔石油公司签订了意向书,到2009年建成投产14万桶/日的GTL生产厂,埃克森美孚也与卡塔尔石油公司签订了于2011年建成产能为15.4万桶/日的GTL项目的意向书。预计今后10年,这些公司将在GTL项目上投资330亿美元,实现产量75万桶/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埃克森美孚早在20年前就已经积极开发GTL技术,其专有技术C-21的开发耗资6亿美元,持有约3500项相关的国际和美国专利。
近年来在旨在减少沥青矿开和加工过程中燃气和蒸汽消耗方面的技术进步,使得油砂开发项目的经济性得到显著提高,项目开发进展明显加快。据加拿大权威机构分析,预计2004—2010年加拿大油砂合成油的产量将增长到148万桶/日。尽管目前仍存在着加拿大环境法规限制的不确定因素,但随着原油价格的上升,加拿大油砂项目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石油公司的关注。
委内瑞拉的超重油项目也正在引起更多的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兴趣。尽管委内瑞拉的财税合同条款比较苛刻(所得为51%),雪佛龙德士古和荷兰壳牌公司仍十分关注60亿~70亿美元的新项目机会,道达尔公司也正在谈判扩大其Sincor项目的产能。
举措之四:重新重视勘探。
受1998—1999年国际油价下跌的影响,国际石油公司的勘探支出下降了27%,这一趋势持续到2003年。据行业咨询机构伍德麦肯锡的研究,2003年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国家(简称OECD)大石油公司的勘探支出是8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了4%,BP和雪佛龙德士古更是分别下降了25%和15%。由于勘探支出的下降,OECD大石油公司在2001—2003年的勘探共获得72亿桶储量,与1996—1998年89亿桶的储量发现相比下降了20%,平均有机储量接替率为75%。
除了受低油价影响外,国际大石油公司勘探投资下降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它们将投资重点集中在低风险的探明储量的开发上,进而开发资本支出排挤了勘探资金。同时,技术进步也为深水区油气的开发创造了条件,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开发项目机会增多,需要大量投资基础设施以实现这些储量的商业化。
在勘探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出现多年之后,国际大石油公司目前已开始重视新前景区的勘探。2003年雪佛龙、雷普索尔、壳牌和道达尔均增加了勘探区块面积,涉足的国家也增加了。
举措之五:开拓新的并购热点,俄罗斯上游权益成为主要关注点。
以公司并购、资产重组和战略联盟为主要内容的资本运营活动,历来是国际大石油公司经营和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是其实现规模扩展、优化配置和实现价值最大化等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1998年以来的巨型并购活动,国际大石油公司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在全球范围内强化关键资产规模、实现协同效应和降低成本的任务。巨型并购后,国际大石油公司进行公司和资产并购交易的动机开始向弥补公司资产组合缺陷和实现资产最优配置转变,并购的主要目标也开始转向那些规模较大、资产的战略匹配性较好的中型石油公司。
尽管俄罗斯的油气行业投资环境仍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但其丰富的未开发储量一直吸引着西方大石油公司。由于俄罗斯的产品分成合同(PSAs)立法不健全,审批过程冗长,加上俄罗斯目前的生产重点仍以现有开发项目为主,对外国石油资本的依赖程度较低,而且俄本土石油公司抵制PSAs,因此,国际大石油公司通过PSAs合同进入俄罗斯的难度很大。BP公司取了放弃产量分成协议途径的投资战略,收购TNK-BP公司50%的股份,通过股权参与的方式,迅速在俄罗斯石油项目中获得了规模优势。
另外,因多数国际大石油公司仍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资本投资密集期,为降低成本、改善投资回报,也不排除出现大型公司间合并的可能性。在本轮高油价周期中,大石油公司的现金流充裕,而股价大都没有随国际油价同步同幅上升。因而从公司收购者的角度来看,目前目标公司现金充裕但股价便宜,未必不是进行交易的有利时机。
当今世界石油工业正在全面经历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竞争更激烈,风险更大,更需要跨国石油公司对外界变化做出积极反应的时代。着眼于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投资项目,优化公司资产组合,加强对石油包括非常规石油的控制和开发无疑是这些国际石油公司做出的有利战略选择。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战略储备物资,一直都受到各国关注,而且石油还是历史上多次重大战争的***。因此石油的价格也备受各界的关注。那对于股市来说油价下跌受益股有哪些呢?
油价下跌受益股一览表
1、华夏航空(002928)
华夏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航空运输业务的中国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航空客运业务、航空货运业务以及其他航空运输业务。该公司同时从事支线航空网络的拓展与通航。该公司专注于支线航空业务,在贵阳、重庆、大连、内蒙、西安建立了运营基地。该公司的飞机机型包括庞巴迪CRJ900NG和空客A320。
2、东方航空(600115)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航空运输及延伸服务的中国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航空客运、货运、邮件递送、旅游业务和其他延伸运输服务。该公司还从事以下业务:通用航空运输、航空器维修、航空设备制造与维修、国内外航空公司的代理业务、与航空运输有关的其他业务、保险兼业代理服务、电子商务、空中超市和商品**与零*。该公司在国内与海外市场开展业务。
3、洲际油气(600759)
洲际油气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油气业务,贸易业务,房地产开发、房产租赁和物业管理。该公司经营商业地产和住宅小区。该公司主要在国内市场开展其业务。该公司还从事矿业业务。
4、金发科技(600143)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化工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业务的中国公司。该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改性塑料、生物降解塑料、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特种工程塑料和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等。其产品主要用于汽车、家用电器、现代农业、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能源、通讯、电子电气和建筑装饰等行业。该公司在国内及海外市场销*产品。
5、江淮汽车(600418)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汽车及其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业务的中国公司。该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乘用车、商用车(载货汽车和多功能商用车等)、客车、底盘及其他产品。该公司主要向中国国内及海外市场分销产品。
6、招商轮船(601872)
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远洋运输业。该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原油运输、国际干散货运输和*****(LNG)运输。该公司通过其子公司中国*****运输(控股)有限公司从事LNG运输业务。该公司运输的产品包括石油、铁矿石、钢材、煤炭、镍矿、铝矾土和LNG。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